再看基层文化与高层文化的层级升进关系。所谓基层文化,即指的是社会所传承的低次的传统。而高层次文化,则是少数的知识分子,对于知识的追求、个性的解放、新事物的获得、新境界的开辟所作的努力。二者常表现矛盾冲突,前者是无意识的、保守的、以社会性为主的;后者则是自觉的、前进的、解放的,常表现为要打破传统。在这里,徐复观指出,基层文化就是低次元的传统,虽然高层文化和高次元的传统有许多相似性,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他认为,高次元的传统既不属于基层文化,也不属于高层文化,而是在二者之间消解其矛盾冲突,使这两层文化得到折衷而构成生活上的秩序、谐和。其所以能如此,乃是因为高次元的传统具有理想性、批判性、动态性和继承传统而又超越传统等特征。由此可见,在徐复观看来,基层文化与高层文化之间的层级升进,正是以高次元的传统为依托的。
徐复观对文化的层级问题两个方面的分析,最终都落脚到高次元的传统。可见,高次元的传统在文化的层级升进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高次元的传统到底是什么东西?徐复观并没有明确的指谓。在低次元的传统和高次元的传统,基层文化与高层文化,这二组四个概念中,其余三个皆有明确的指谓,即低次元的传统与基层文化的意含基本相同,就是指大众文化,高层文化则是指精英文化,而高次元的传统,徐复观只说是一种精神,我们须要进一步解明这种精神具体意含是什么。依徐复观所说,高次元的传统既不属于基层文化,也不属于高层文化,而是使二者得到谐和。则由此可知,高次元的传统是一种中介,一种作用。更准确地说,高次元的传统是以内省证悟的方式创造文化的精神。徐复观引用日本哲学家务台理作的话进一步表明这个意思:“传统(指高次元的传统)是一种热情,没有这种热情,即不会有创造文化的气力。”[12](P16)故徐复观在说到高次元的传统的时候,反复强调反省、自觉。低次元的传统或基层文化因没有走内省证悟之路,因而当然是外在的,不自觉的。而高层文化因走的是内省证悟之路,故当然是内在的、理性的。这样,高次元的传统就是一种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基层文化中的人们,因没有通过这种精神或工夫,文化对他们而言常是不自觉的、规范性的;而高层文化中的人们,因通过了这种精神或工夫,文化对他们而言则常是自觉的、理想性的。而文化要从基层文化向高层文化升进,须依高次元的传统为中介,即须通过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
徐复观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考察研究,最后都落在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之上。本来,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是儒家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精神,但现代新儒家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和动力来把握,可以说是他们继承中国文化传统而来的发展,这是由内省证悟之路来谈文化问题的实质。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现代新儒家明明见出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弊端,还对中国文化持辩护的立场。这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对中国文化外在的名物度数的固执,而是对中国文化这种反求诸己的精神或工夫的守护。在他们看来,人类文化要从历史性层面向整全性层面升进,惟有在这种根本精神中始可能。徐复观说:
(一)试盱衡今日西方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及中国目前艰危的形势,则儒家精神,正在为渡过灾难而反省、而奋斗的人们心灵之深处跃动,仿佛呼之欲出。真正说起来,这将是儒家精神新生的时代。[10](P65)
(二) 所以欧洲文化的死活,要看是否能回转头来在建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这一点上的努力。[10](P68)
(三)于是儒家精神,不能有贡献于西方文化正欲寻一转机之时,此固中国之耻,亦世界文化之不幸。[10](P70)
这是现代新儒家在时代的风潮中,由中国文化传统所开启的内省证悟之路,在这种根本精神中,为人类文化所开出的医治之方。
注释:
[1]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2] 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陈晓林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 刘述先:《文化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6] 《梁漱溟全集》(一),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 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68年版。
[8]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
[9] 宋志明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10] 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 张祥浩编:《文化意识宇宙的探索——唐君毅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12] 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