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会提高农民工个人技能,进而增加工作满意度。技术是农民工进城的谋生手段,只有当提供的技能培训与农民工的个人预期相符合时,才能产生激励作用。技能的提高反过来提高了农民工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农民工创新的意识,促进了技能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40%多的农民工认为增加收人是第一原因,有30%多农民工认为学习技术是第二原因。
1.3社会资本积累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包括社会网络、信任和社会规范等要素。可以通过诸如社团组织的数量、社会关系的多少、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等指标来衡量和表征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功能在于促进信息的流通、促进协调合作、控制违规行为、减少交易费用、提供非正式风险化解手段和社会支持等。丰富的社会网络、较高的信任,可以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帮助人们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提供更多的社会经济活动风险化解方式。可见,社会资本越多,农民工就越有安全感,也就更会对当前的工作感到满意。
进人城中的农民工,往往因职业工种相同或相近、或有地缘关系,而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如“的士村”、“垃圾村”等具有准社区性质的“移民村落”。由于社会歧视、居住条件限制等因素,农民工进城后的社会经济活动往往仍建立在亲缘和地缘关系网络上。可见,社会网络在适应城市社会及适应企业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进城农民工在工作中是否感到满意,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本是密切相关的。
打工距离与平均工作时间长短会影响农民工跳社会资本,从而影响其工作满意度。
其一,打工距离。社会资本的积累往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也就是说,农民工打工城市离家乡越远,在打工地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本越少,对于就业、城市社会及企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也越少,意味着风险越大。同时,由于打工距离长,农民工因此而丢弃的原迁出地积累的社会资本也较多。本次调查中,有近80%的农民工来自当地的城市,数据显示他们更容易对自己的工作满意。
其二,平均工作时间。由于农民工在城里主要从事一些脏、累、重的体力活,他们大部分人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平均48.5%的农民工一个月保证不了一天的休息时间。那么,农民工也就没有时间去进行社会交往,没有时间去认识和理解城市社会生活,也就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太多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只能维持在进人打工城市初期的水平。
可以认为,农民工平均工作时间越少,从事社会交往的时间将会越多,工作满意度也会越高。
综上所述,我们将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归结为外部报酬多少、技能培训、打工距离与平均工作时间,并提出如下假说:
(1)获得的外部报酬越高,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收人差距就会越小,工作负担会减轻,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反之,外部报酬越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工作满意度就会降低。
(2)技能培训越多,农民工自身竞争力会越强,工作满意度会越高;反之,技能培训越少,农民工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工作满意度就会越低。
(3)打工距离越近,农民工可资利用的城市社会资本越多,工作满意度就会越高;反之,打工距离越远,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资本越贫乏,对输出地的眷恋和依赖性越强,因而工作满意度也会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