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与简牍学(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梦家先生于一九六○年六月至七月间去兰州参加了这批简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第317页)徐苹芳《中国汉简的发现与研究》也说陈梦家“1960年起研究汉简”(《汉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92年汉简研究国际讨论会报告书,关西大学出版部1993年12月版,第40页)。王世民《〈尚书通论〉前言》也说其事在一九六○年六月(《尚书通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4页)。本文从一九六○年说。
[2]周永珍:《忆梦家先生》,《文物天地》1990年3期。今按:《武威汉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1964年9月版。
[3]陈梦家1956年在《尚书通论》初版序中写道:“我于二十五年前因研究古代的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由于古文字研究而转入古史研究。”据周永珍说,“在甲骨学上,他对董作宾的‘贞人’说和甲骨断代有所补充和纠正,将所谓‘文武丁卜辞’,区分为‘?组’、‘子组’和‘午组’,首先作出它们应属武丁时期的推断。所作西周铜器的断代研究,对郭沫若创立的标准器断代法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从不同角度把分散的铭文内容串连起来,探寻判断年代的根据,阐述重要史事和典章制度,并且比较深入地研讨了铜器的组合、形制和花纹问题。”“另外,他还对《尚书》、《竹书纪年》等古史文献、西周年代、六国纪年和历代度量衡问题等,作过一定的专门研究。”周永珍:《陈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68页。
[4]《李学勤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版,第41页至第46页。
[5]《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又修订本1997年12月版,第1页至第19页。
[6]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
[7]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又增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10版。
[8]陈梦家发表的历史文献研究论文,还有《古文尚书作者考》(《图书季刊》新4卷3、4期,1944年),《汲冢竹书考》(《图书季刊》新5卷2、3期,1944年),《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考》(《清华学报》14卷1期,1947年),《世本考略》,《周叔弢先生六十五岁生日纪念论文集》,1950年)等。
[9]郭沫若:《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年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381页。
[10]陈梦家:《郭沫若〈周易的构成时代〉书后》,郭沫若《周易的构成时代》附录,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11]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中华书局1988年版。
[12]《考古学报》1955年至1956年。
[13]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版。
[14]《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5期。
[15]《考古学报》1984年2期。
[16]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2页,第3页,第5页,第13页,第127页,第128页,第134页,第137页,第178页,第179页,第192页,第197页,第213页。
[17]转见周永珍:《忆梦家先生》,《文物天地》1990年3期。
[18]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213页。
[19]武威《仪礼》简共有三本:①甲本木简,宽0.75厘米,长55.5-56厘米,约合汉尺二尺四寸,共七篇:《士相见》十六简,《服传》五十七简,《特牲》四十九简,《少牢》四十五简,《有司》七十四简,《燕礼》五十一简,《泰射》一百○六简,共三百九十八简;②乙本木简,宽0.5厘米,长50.05厘米,约合汉尺二尺一寸,只《服传》一篇三十七简;③丙本竹简,宽0.9厘米,长56.5厘米,仍约合汉尺二尺四寸,《丧服》一篇三十四简。
[20]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4页。
[21]参看骈宇骞、段书安:《本世纪以来出土简帛概述》,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4月版;陈松长:《帛书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王子今:《简牍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2]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12页。
[23]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13页。
[24]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52页。
[25]李学勤:《新出简帛与学术史》,《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12月版,第6页。
[26]沈文倬:《〈礼〉汉简异文释》(一),《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1990年10月版。
[27]高明:《论武威汉简〈仪礼〉与〈仪礼〉郑注》,《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06页至第922页。
[28]《〈汉简缀述〉编后记》,《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317页。
[29]《考古学报》1963年1期。
[30]《文物》1963年5期。
[31]《考古学报》1964年1期。
[32]《考古学报》1962年2期。
[33]《考古》1965年9期。
[34]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317页。
[35]王世民:《〈尚书通论〉前言》,陈梦家:《尚书通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4页。
[36]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1月版,第9页。
[37]陈梦家:《汉简考述》,《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2页。
[38]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3页至第4页。
[39]陈梦家:《汉简所见居延边塞与防御组织》,《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37页。
[40]陈梦家:《汉简所见居延边塞与防御组织》,《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68页。
[41]陈梦家:《汉简所见太守、都尉二府属吏》,《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97页。
[42]参看王子今:《〈汉代婚丧礼俗考〉导读》,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25页。
[43]李学勤:《陈直先生其人其事》,黄留珠:《陈直先生治学精神与思想初探》,《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22页至第25页,第47页至第56页。
[44]陈梦家:《西汉都尉考》,《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134页。
[45]陈梦家:《汉简所见奉例》,《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145页。
[46]王国维:《流沙坠简》卷二《烽火类》(中华书局1993年9月版);劳干:《居延汉简考释》考证四(商务印书馆1949年版),《释汉代之亭障与烽燧》(《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十九本,1948年10月),《从汉简所见之边郡制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八本二分,1939年9月);贺昌羣:《烽燧考》(中央大学《文史哲》季刊第二期,1940年,又《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乙编上,《贺昌羣史学论著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版)。
[47]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138页。
[48]《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卷第43页。
[49]参看李学勤:《〈日书〉和楚、秦社会》,《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12月版,第146页至第147页;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版。
[50]陈梦家:《武威汉简补述》,《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285页至第286页。
[51] 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有所谓“折衣常”。整理小组释文写道:“折衣常(裳)。”又整理小组注释:“折,读为裚,即制字。”刘乐贤说:“此简之‘折衣常(裳)’在‘衣篇’中作‘裚衣’(二六正贰)。银雀山汉简中制字作折、裚,证明整理小组之说正确。”(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37页)李家浩释文:“折(制)衣常(裳)。”(湖北省文物考古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