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与简牍学(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九店楚简》,中华书局2000年5月版,第186页)今按:“裚”字原有之义是裁、断。《管子·大匡》:“裚领而刎颈者不绝。”尹知章注:“裚,谓掣断之也。”戴望《校正》:“丁云:裚,折之俗字。《说文》:‘折,断也。’”又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三曰擅裚割。”“裚”也可解为“裁”。如此,则“折衣”、“裚衣”似乎以释为“裁衣”更为妥当。银雀山汉简中也可见“制”字作“折”之例以及“制”字作“裚”之例,后者“裚”字,其实也可作“裁”“断”解。
[52]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286页至第290页。
[53]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华书局1977年10月版,第267页至第268页。
[54]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62页;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300页。
[55]高敏《简牍研究入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3页。
[56]李学勤:《失落的文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09页至第210页。
[57]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1985年5月版,第55页。
[58]对于“漆书”问题,陈直则写道:“至于文献记载,竹简多有称漆书者,细看出土不同时代之各竹木简,皆用墨书,不见有漆书者。但不能因其未见漆书的即断定无漆书,这一点尚有待于将来地下材料之发掘。”《六十年来我国发现竹木简概述》,《文物考古论丛》,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240页。至于书写时以漆调墨以及漆器上的“漆书”,可参看李均明、刘军、刘绍刚说,见李均明、刘军:《简牍文书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3页至第24页。
[59]例如:“《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尔雅》三卷,二十篇。”
[60]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华书局1977年10月版,第262页。
[61]薛英羣则根据对居延汉简的考察指出,“木简表面未见有‘特殊液体涂染手绩’”。薛英羣:《居延汉简通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127页。“手绩”似为“手续”的误写。
[62]李学勤说:“用韦即皮条编组的简,目前还不曾发现。”《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1985年5月版,第55页。
[63]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文物出版社1986年3月版,第5页。
[64]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第53页至第77页;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91页至第316页。
[65]陈梦家:《西汉实行诏书目录》,《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6页至第277页。
[66]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第140页至第147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