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与西方现代史学(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理性融合的过程,其间的功过得失,对于今日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历史科学建设,依然可以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注释:
    [1] 本文对“五四”时期西方现代史学输入特点和实际影响的考察,限于非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现代史学理论和方法。
    [2] 参见林子勋:《中国留学教育史(1847—1975)》,台北华岗出版公司1976年版。
    [3] 此据华美协进社编《中国留美学生硕士、博士论文目录(1905—1960)》,参见台湾书店1980年版《近代中国教育史料丛刊·留学教育(一)》。
    [4] 据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欧洲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大致从十九世纪最后十年才真正开始形成,而且法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而英国伦敦大学在二十世纪初年,“每隔一年才有一名历史系的毕业生”。(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86页)
    [5] 马叙伦:《北京大学研究所整理国学计画》,见《新教育》三卷4期,1921年。
    [6] 朱希祖:《北京大学史学系过去之略史与将来之希望》,见《国立北京大学纪念刊》第三册,台北传记文学社1972年影印本。
    [7] 李思纯译:《史学原论·译者弁言》,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2、8页。
    [8] 王庸:《欧史举要》,《史地学报》一卷1号,1922年。
    [9] 梁启超:《欧游中之一般观察及一般感想》,见《梁任公近著》第一辑。
    [10]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见《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80页。
    [11] 参见杨豫:《西方史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5页。
    [12] 据译者序,本书于1922年已译成,1923年复加润饰定稿。
    [13] 李思纯译本《史学原论》,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页、原序、第253页。
    [14] 姚从吾:《致萧启庆函》(1952.11.6),载王德毅《姚从吾先生年谱》,《台湾大学历史系学报》第一期,第47页。
    [15]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史料论略》,《傅孟真先生集》(二)。
    [16]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见《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册。
    [17] 杨鸿烈:《史学通论》,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23页。
    [18] 胡适:《实验主义·引论》,见《新青年》六卷3号,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