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上)(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慎微的半吊子手段,它期望生死悠关的纷争和决定性的殊死搏斗能够化成议会辩论,并允许在永无休止的协商中把决断永远搁置起来。
专政就是没有商量。它属于柯特所称的决断论,他假定极端状态并预期末日审判。这种极端精神说明了,他何以对自由主义轻蔑有加,却把无神论和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奉为自己的死敌,并赋予它一幅恶魔形象。他称在普鲁东身上看到了魔鬼。普鲁东对此反唇相讥,称之为总结裁判所,似乎他已经站在了火刑的柴堆上,冲柯特大叫:点火吧!(页67)
这已经不是韦伯所谓在非常处境中领袖天赋具有天生的正当性,议会民主制经常瘫痪的理性程序需要领袖专政,施米特需要专政是为了反抗现世的恶魔、为了不可勾消的光明与黑暗冲突的“极端状态”和“末日审判”。“灵知宗教是一种从魔鬼的力量中获得拯救的宗教”(蒂利希),施米特提出的例外状态的魅力权力式正当性(神迹)对抗议会民主的合法性,恰如马吉安的圣灵对抗律法。按照马吉安的灵知主义,世间的人分为三类:pneumatikoi(属灵的人)、psychikoi(属魂的人)和sarkikoi(属血气的人)。自由主义是属魂的人,属于可救药者,“轻蔑有加”足已,种种社会主义者是“属血气的人”,是恶魔。对于施米特(以及最理解他的人)来说,当面对自由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的双重危险时,该怎么办还用得着多加考虑吗?
五十年代初,阿多诺把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描绘成了新左派圣人,而本雅明心底里其实崇拜极右派的施米特。三十年代初,本雅明给施米特写信说,要用自己的审美主义来为施米特的政治神学作证。[21]
在“神学─政治学片断”中,本雅明提出了世俗秩序的“虚无主义”观念,其要旨体现的同样是马克安的现世否定神学。
只有弥赛亚自己能使所有的历史臻于圆满,这意味着,他独自拯救历史、完成历史、创造历史与救赎之间的联系。基于这一原因,没有任何历史的东西能以自身为理由建立起与弥赛亚的关系。因此,上帝的王国并不是历史动力的目的(telos),它不能被确立为一个目标。从历史的立足点看,他不是目标,而是终结。因此,世俗的秩序不能建立在神性王国的概念上,神权政治没有任何政治意义,只有宗教信仰上的意义。布洛赫的《乌托邦之灵》的基本功绩便是最激烈地排斥了神权政治的政治重要性。
世俗的秩序应该建立在幸福的观念上。这种秩序因救赎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哲学的基本教导之一。它是一种关于历史的神秘概念的前提,所包含的问题可以这样形象地表明:如果一只箭头指向世俗动力所向的目标,另一只箭头标明近于救赎的方向,那么无疑,自由的人性对幸福的追求将会朝背离弥赛亚的地方奔去;然而,正如一种力量通过其运动反能助长另一种相反方向的力量,世俗的秩序也正通过其世俗性帮助弥赛亚王国的来临。因此,世俗的东西虽然本身不是神性王国的一个范畴,因为在幸福之中,所有尘世的东西都在寻求自身的毁灭,而只有运气好,这种毁灭才注定找到幸福。但是,在此我们必须承认,内心的、处于孤立隔绝境况中的内在人直接的救赎期待所经历的是坏运气。比如说,痛苦。至于精神的restitutio in integrum(整体的偿还),虽带来了不朽,却伴随着一种尘世的偿还,它带来的是毁灭的永恒,而幸福是这种永恒的短暂无常的尘世存在的节奏──短暂无常处于尘世存在之空间性及时间性总体中,亦即弥赛亚的自然节奏。因为,自然以其永恒的总体性消亡为理由而属于弥赛亚。
为这种消亡奋斗,甚至只是谋求本来便是自然人的诸阶段,乃是现世政治学的使命,而其手段必须称为虚无主义。[22]
所谓“世界政治的虚无主义”(Nihilismus als Weltpolitik)就像保罗的“要像没有”的现世虚无论。[23]
同马克安一样,本雅明认为造物在此世没有得救到可能,且不说技术的发展不能解脱根本恶,诗的审美想象也不过是现世虚无的映衬,没有拯救力量。世俗秩序不可能有任何宗教意义,现世统治与救赎之间没有任何连接的可能性。造物对幸福的追求一如保罗说的“造物的叹息”,诗就是这样的叹息。
据布伯说,马克安在现代的显灵高潮,是薇依的禁欲神秘主义。我相信布伯没有看错。薇依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基督徒,首先因为她对基督教的认识就是有争议的。读一下经后人整理的薇依笔记《重负与神恩》中她对“恶”的沉思,就可以看出,薇依的观点何等接近马克安,尽管薇依可能并不是从马克安那里得来这些观点。[24]
在薇依的灵知看来,创造被等同于恶的造作:“创造:通过恶,善被撕碎和洒落”;她甚至写到:“耶和华、安拉、希特勒是尘世的神”。薇依拒绝进入历史中的基督教会,因为她认为,历史中的基督教会仍然是犹太教性质的。
马克安不仅宣告,只有一个异在于此世的上帝才可以救我们,而且拒绝群体性的上帝崇拜,使得灵知完全摆脱了纠缠着保罗的上帝子民的团契问题:福音关涉的仅是作为认信和灵知主体的个人──与超越的上帝的直接关系,可谓个体主义信仰的滥觞。同样,薇依谴责以色列的偶像崇拜──集体崇拜,将社会视为撒旦的领域;集体性总会专制地决定善与恶,自己成为上帝。离开集体的宗教崇拜,灵知人在这个世界上只能是“无辜者”。因为,“在造物与上帝之间,有着各种距离。有一种距离:上帝的爱是不可能的”。在创世神所造的物质、植物和动物中,“恶如此完美无缺,以致毁灭了自身”。基督的上帝才是真实的上帝,当他来到这个恶的世界,至多能把恶变成受苦。基督的受苦就是爱,对于在恶“完美无缺”的尘世中,“可怕的选择只有在依恋灵魂得救时才会发生”。“灵魂得救”意味着成为“无辜者”,这种在世身份的标志是一种独特的“认识”──对犯罪的“认识”。常人把世间恶变成犯罪,“灵魂得救”的人才晓得,恶就是受苦:“当人们作恶时,并不认识它,因为恶躲避光”;“无辜者只能把恶作为受苦来认识”。
灵知人就是在世的无辜受苦者。为什么“无辜”?因为他(她)所在世的世界本质上是恶的,人降生在世上,就无辜地带上了恶。不过,要认识到这一在世身份,又需要依赖真实的上帝的光。原罪不是像正统教义说的那样,是因背离上帝的创造而来,而是随创世神的创生而来。
“灵知”与世间恶
马克安在二十世纪初显灵后,灵知主义就成了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含义深远的思想诉讼。要对这场诉讼中牵涉的问题作出判断,就得搞清诉讼中纷争不已的问题。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古代晚期出现的“灵知”魂是怎么回事?
“灵知”的原文是希腊词gnosis,过去学界一概音译为“诺斯替”。作为名词的gnosis(知识)源于动词gigvoskein(认识),指通过认知活动得到的知识。“认识”是人的一种发生关系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将得到某种好处:或者增强把握环境的能力、或者提升生存位置、或者医治病痛──所以,苏格拉底把知识与药物(或假药)联系起来(参柏拉图,《普罗塔戈拉斯篇》)。与什么(或谁)发生关系,决定了“认识”的不同方面:与自然发生关系──自然的认识,与异性发生关系──两性的互识(《创世纪》中称“认识”为做爱),与自我发生关系──自我认识(古希腊七贤在德尔斐神庙中齐声说的gnotei seauton (“认识你自己”,参柏拉图,《普罗塔戈拉斯篇》,343b);与神发生关系──对神的认识。
通常来说,对神的认识是一种“民众信仰”(doxa)。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十分在意区分“知识”与“意见”:“认识和信仰的对象会是相同的东西,抑或根本不可能相同?(参柏拉图,《理想国》,478a)。知识对象是实在(to on),“确实的实在是确实地可知的”(参柏拉图
专政就是没有商量。它属于柯特所称的决断论,他假定极端状态并预期末日审判。这种极端精神说明了,他何以对自由主义轻蔑有加,却把无神论和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奉为自己的死敌,并赋予它一幅恶魔形象。他称在普鲁东身上看到了魔鬼。普鲁东对此反唇相讥,称之为总结裁判所,似乎他已经站在了火刑的柴堆上,冲柯特大叫:点火吧!(页67)
这已经不是韦伯所谓在非常处境中领袖天赋具有天生的正当性,议会民主制经常瘫痪的理性程序需要领袖专政,施米特需要专政是为了反抗现世的恶魔、为了不可勾消的光明与黑暗冲突的“极端状态”和“末日审判”。“灵知宗教是一种从魔鬼的力量中获得拯救的宗教”(蒂利希),施米特提出的例外状态的魅力权力式正当性(神迹)对抗议会民主的合法性,恰如马吉安的圣灵对抗律法。按照马吉安的灵知主义,世间的人分为三类:pneumatikoi(属灵的人)、psychikoi(属魂的人)和sarkikoi(属血气的人)。自由主义是属魂的人,属于可救药者,“轻蔑有加”足已,种种社会主义者是“属血气的人”,是恶魔。对于施米特(以及最理解他的人)来说,当面对自由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的双重危险时,该怎么办还用得着多加考虑吗?
五十年代初,阿多诺把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描绘成了新左派圣人,而本雅明心底里其实崇拜极右派的施米特。三十年代初,本雅明给施米特写信说,要用自己的审美主义来为施米特的政治神学作证。[21]
在“神学─政治学片断”中,本雅明提出了世俗秩序的“虚无主义”观念,其要旨体现的同样是马克安的现世否定神学。
只有弥赛亚自己能使所有的历史臻于圆满,这意味着,他独自拯救历史、完成历史、创造历史与救赎之间的联系。基于这一原因,没有任何历史的东西能以自身为理由建立起与弥赛亚的关系。因此,上帝的王国并不是历史动力的目的(telos),它不能被确立为一个目标。从历史的立足点看,他不是目标,而是终结。因此,世俗的秩序不能建立在神性王国的概念上,神权政治没有任何政治意义,只有宗教信仰上的意义。布洛赫的《乌托邦之灵》的基本功绩便是最激烈地排斥了神权政治的政治重要性。
世俗的秩序应该建立在幸福的观念上。这种秩序因救赎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哲学的基本教导之一。它是一种关于历史的神秘概念的前提,所包含的问题可以这样形象地表明:如果一只箭头指向世俗动力所向的目标,另一只箭头标明近于救赎的方向,那么无疑,自由的人性对幸福的追求将会朝背离弥赛亚的地方奔去;然而,正如一种力量通过其运动反能助长另一种相反方向的力量,世俗的秩序也正通过其世俗性帮助弥赛亚王国的来临。因此,世俗的东西虽然本身不是神性王国的一个范畴,因为在幸福之中,所有尘世的东西都在寻求自身的毁灭,而只有运气好,这种毁灭才注定找到幸福。但是,在此我们必须承认,内心的、处于孤立隔绝境况中的内在人直接的救赎期待所经历的是坏运气。比如说,痛苦。至于精神的restitutio in integrum(整体的偿还),虽带来了不朽,却伴随着一种尘世的偿还,它带来的是毁灭的永恒,而幸福是这种永恒的短暂无常的尘世存在的节奏──短暂无常处于尘世存在之空间性及时间性总体中,亦即弥赛亚的自然节奏。因为,自然以其永恒的总体性消亡为理由而属于弥赛亚。
为这种消亡奋斗,甚至只是谋求本来便是自然人的诸阶段,乃是现世政治学的使命,而其手段必须称为虚无主义。[22]
所谓“世界政治的虚无主义”(Nihilismus als Weltpolitik)就像保罗的“要像没有”的现世虚无论。[23]
同马克安一样,本雅明认为造物在此世没有得救到可能,且不说技术的发展不能解脱根本恶,诗的审美想象也不过是现世虚无的映衬,没有拯救力量。世俗秩序不可能有任何宗教意义,现世统治与救赎之间没有任何连接的可能性。造物对幸福的追求一如保罗说的“造物的叹息”,诗就是这样的叹息。
据布伯说,马克安在现代的显灵高潮,是薇依的禁欲神秘主义。我相信布伯没有看错。薇依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基督徒,首先因为她对基督教的认识就是有争议的。读一下经后人整理的薇依笔记《重负与神恩》中她对“恶”的沉思,就可以看出,薇依的观点何等接近马克安,尽管薇依可能并不是从马克安那里得来这些观点。[24]
在薇依的灵知看来,创造被等同于恶的造作:“创造:通过恶,善被撕碎和洒落”;她甚至写到:“耶和华、安拉、希特勒是尘世的神”。薇依拒绝进入历史中的基督教会,因为她认为,历史中的基督教会仍然是犹太教性质的。
马克安不仅宣告,只有一个异在于此世的上帝才可以救我们,而且拒绝群体性的上帝崇拜,使得灵知完全摆脱了纠缠着保罗的上帝子民的团契问题:福音关涉的仅是作为认信和灵知主体的个人──与超越的上帝的直接关系,可谓个体主义信仰的滥觞。同样,薇依谴责以色列的偶像崇拜──集体崇拜,将社会视为撒旦的领域;集体性总会专制地决定善与恶,自己成为上帝。离开集体的宗教崇拜,灵知人在这个世界上只能是“无辜者”。因为,“在造物与上帝之间,有着各种距离。有一种距离:上帝的爱是不可能的”。在创世神所造的物质、植物和动物中,“恶如此完美无缺,以致毁灭了自身”。基督的上帝才是真实的上帝,当他来到这个恶的世界,至多能把恶变成受苦。基督的受苦就是爱,对于在恶“完美无缺”的尘世中,“可怕的选择只有在依恋灵魂得救时才会发生”。“灵魂得救”意味着成为“无辜者”,这种在世身份的标志是一种独特的“认识”──对犯罪的“认识”。常人把世间恶变成犯罪,“灵魂得救”的人才晓得,恶就是受苦:“当人们作恶时,并不认识它,因为恶躲避光”;“无辜者只能把恶作为受苦来认识”。
灵知人就是在世的无辜受苦者。为什么“无辜”?因为他(她)所在世的世界本质上是恶的,人降生在世上,就无辜地带上了恶。不过,要认识到这一在世身份,又需要依赖真实的上帝的光。原罪不是像正统教义说的那样,是因背离上帝的创造而来,而是随创世神的创生而来。
“灵知”与世间恶
马克安在二十世纪初显灵后,灵知主义就成了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含义深远的思想诉讼。要对这场诉讼中牵涉的问题作出判断,就得搞清诉讼中纷争不已的问题。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古代晚期出现的“灵知”魂是怎么回事?
“灵知”的原文是希腊词gnosis,过去学界一概音译为“诺斯替”。作为名词的gnosis(知识)源于动词gigvoskein(认识),指通过认知活动得到的知识。“认识”是人的一种发生关系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将得到某种好处:或者增强把握环境的能力、或者提升生存位置、或者医治病痛──所以,苏格拉底把知识与药物(或假药)联系起来(参柏拉图,《普罗塔戈拉斯篇》)。与什么(或谁)发生关系,决定了“认识”的不同方面:与自然发生关系──自然的认识,与异性发生关系──两性的互识(《创世纪》中称“认识”为做爱),与自我发生关系──自我认识(古希腊七贤在德尔斐神庙中齐声说的gnotei seauton (“认识你自己”,参柏拉图,《普罗塔戈拉斯篇》,343b);与神发生关系──对神的认识。
通常来说,对神的认识是一种“民众信仰”(doxa)。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十分在意区分“知识”与“意见”:“认识和信仰的对象会是相同的东西,抑或根本不可能相同?(参柏拉图,《理想国》,478a)。知识对象是实在(to on),“确实的实在是确实地可知的”(参柏拉图
上一篇:约翰.格雷:伯林的历史观
下一篇:耶稣会士与哥白尼学说在华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