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上)(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团体,一种是不依附于某个大宗教的独立宗教,它具有混合宗教的性质──杂揉了巴比伦、埃及、犹太、希腊和波斯宗教的因素,有多种宗教来源:伊朗的拜火教(Mazdaism)、柏拉图哲学(尤其中期柏拉图主义)、犹太传统、爱色尼派(Essenes)和新约。既然在犹太教、希腊宗教和基督教中都可以发现所谓“灵知派”因素,那么,是否可以确定某种勘称为灵知派共同原则的东西,或者确定作为相对独立的所谓“灵知宗教”(The gnostic religion)原则?
如果有这样的原则,就可以称之为“灵知主义”(Gnosticism)。问题是,有这样的原则吗?要解决这一问题,“灵知派”研究就必须从宗教史问题转换为思想史问题。约纳斯的灵知派研究完成了这一转变,他的《诺斯替与古代晚期精神》(上卷)勘称鲍尔的开创性研究和哈纳克的重大推进后的又一里程碑,在二十世纪的灵知研究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31]
约纳斯早年游学弗莱堡、柏林、海德堡,最后在马堡师从海德格尔和新约神学大师布尔特曼写关于灵知概念的博士论文。《灵知与古代晚期精神》(上卷)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写而成的,探讨的问题是灵知论的生存论起源。与布尔特曼的新约解释学相似,约纳斯的灵知研究实际上是海德格尔的生存解释学在早期基督教研究中的应用──以从海德格尔的阅读艺术中学到的生存理解方法来解释古代灵知派,当时布尔特曼恰好也在关注《新约》书卷中的灵知问题。
按约纳斯的说法,“灵知”是一种密传的救赎知识,一种不能靠通常的自然方式获得的秘密经验。任何知识都涉及两个方面:作为主体的认知者方面和作为所获知的东西的客体方面──理论内容。就认知主体方面说,所谓“灵知”指要求认知者必须具备的特殊条件;就“灵知”的内容来说,指一种特别的形而上学、神学─宇宙论的知识、关于某种具有救恩力量的普遍存在系统。
这种具有救恩力量的普遍存在系统究竟是什么呢?其特别的形而上学、神学─宇宙论的实在究竟有何独特性?
按约纳斯的归纳,“灵知”主义的内涵首先是所谓先验创世(a transcendental genesis),也就是一种关于创造的属灵历史的叙述。我们已经知道,这种先验创世叙述就是所谓此世的根本恶的学说。由于现世的根本恶与上帝的绝然而分,对于灵知主义来说,现世与神性世界之间的紧张便成了一种普遍的实存体系,一种决定、支配人的生活现实的力量结构。在这种实存体系中,人的本性以及人身在现世中的位置都处于分裂状态:既处于前宇宙的神性戏剧中、又处于现世的沦落条件。人总不能在这种分裂状态中呆下去,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寻求解救的可能性:如何回归沦落前的上帝母体的怀抱。[32]
约纳斯对所谓灵知主义的界定依然是传统的定义──灵知主义就是一种彻底的二元论,这种观点是十九世纪的宗教历史考订学派从教父们对基督教灵知派的反驳中归纳出来的。犹太教的创世论是一种一元论,既然世界是上帝所造,在本质上就是善的。灵知主义把旧约中创世的主看成心坏恶意的造物神,真正的上帝是现世根本不认识的神。这个世界是由一个比真正的上帝低一等级、不完善、甚至心坏恶意的造物神造出来的,因此,此世从诞生时起便带有恶的印记。物质与灵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神,物质与灵的对立直接导致现世存在的二元性断裂。于是,这个世界就处于两个神的对立和冲突之中,无论在宇宙论还是人论层面,灵的善与物质的恶构成了尖锐且不可调合的对立。
教父们坚持维护耶稣基督启示的上帝与旧约中创世的主是同一个上帝,其意图可能相当深远奥妙,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容在别处说。无论如何,约纳斯的灵知主义定义本身,并没有多少大的突破。其真正的突破,如已经提到的,是将灵知派问题从宗教史转移到思想史。约纳斯的灵知派研究本身,就已经不是宗教史的,而是思想史的。更重要的是他的颠转解释法:用作为一种思想原则的灵知主义来解释存在主义──尤其海德格尔。[33]
这样一来,牵扯的问题就相当不同了,需要另一项专门的研究来处理。这里,我们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清楚所谓灵知主义的思想原则。
尽管彻底的二元论这一灵知主义定义流传已久,公认的“灵知宗教”研究的经典大师鲁多夫(Kurt Rudolph)却以为,所谓“灵知主义”的二元论原则其实只是一种看似二元论。因为,造物神的现世与上帝的二元论对立之所以可能,依靠的仍然是现世未知的上帝的绝对地位:
“对灵知教派来说,真的出发点或更好的支点是一个彼岸的、超宇宙的、几乎不可命名的世界,它是未知之神的王国,是光、生命、安宁、永恒”。[34]
二元性断裂仅仅在现世之中,而绝然超越的彼岸世界是此世中的二元性断裂的前提,也是灵知可能的条件。从根本上说,现世和在其中生存的人依然在超绝的上帝的掌握之中,否则,既然这个世界根本就是恶、人就在这个根本恶的世界中,灵知如何可能?灵知是此世中的人与绝然超越的彼岸之光之间的唯一纽带,人的灵魂有如“一个括号”,“把超越界与几乎受黑暗敌对力量左右的此岸世界括在一起”。彼岸之光的学说已经表明灵知主义的一元论性质,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超世一元论和由此导致的现世二元论,是灵知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现世中的善恶二元分裂以灵的终极一元性为前题。
从超世一元论和由此导致的现世二元论,便引出灵知主义原则的第三个要素:由超世一元论导致的现世二元性张力形成的救世论。这是灵知主义思想的最终归宿──回归造物神创世之前的原初时间(或终极状态)。原初时间中的终极状态是生命的本原状态,由于造物神颠倒黑白,本原状态才成了现世历史时间中的终末状态──开端成了终结、阿尔法成了俄梅嘎。灵知主义的救世论就是终末论,这个终末不是乌托邦(乌有之乡),而是原初之乡──“一个宇宙范围内的终极时间(所谓普世的终末论)”,一个新天新地重临──但不是创世,而是重新开始。
鲁多夫的解释与其说勾消、不如说更精细地说明了灵知主义二元论的这一传统定义。具有天主教背景的社会思想家科斯洛夫斯基试图完全拋弃用二元论或拒世态度来界定灵知主义的传统做法,其理由是:几乎任何宗教都有程度不同的拒斥现世的态度和形形色色的二元论,用超世一元论的现世二元论来界定灵知主义原则,仍然没有标识出灵知宗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特质。科斯洛夫斯基熟悉韦伯的宗教社会理论,韦伯正是用所谓“拒世态度”的程度和方式作为尺度来区分各种宗教的差异,这大概使他看到,无论灵知主义的“拒世态度”如何彻底,也还是无法标识出灵知主义的性质。
科斯洛夫斯基从历史哲学的类型来看灵知主义,把它称为一种历史的“总体性理论”(Theorie der Totalitat)的思想方式。这一说法看起来有些费解,实际上是把过去的宗教性解释变成了历史哲学的解释。据科斯洛夫斯基说,灵知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对此世和人自己的认识与对绝对者(上帝或救主)融贯成一个“总体创生”(Genese der Totalitat)的过程,这种“历史的总体性理论”相应地由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来构成。
首先是现世从形成(创世)到堕落再到得救的过程,因此灵知主义有对上帝的内在生活和原初时间状态的思辨。由于与现世的关系,绝对者(上帝)自身也经历了一个从自弃、自我分裂再到复合的过程,灵知主义关于现世的根本恶和受苦从何而来的思辨就是由此而来。由于人既与现世、也与上帝有关系,人的自我(个体人)也得经历一个从形成、分裂到复归的过程,这就是灵知主义关于救恩论的思辨。
可以看出,科斯洛夫斯基的灵知主义解释显得把传统的二元论解释改述成了一种历史主义学说。换句
如果有这样的原则,就可以称之为“灵知主义”(Gnosticism)。问题是,有这样的原则吗?要解决这一问题,“灵知派”研究就必须从宗教史问题转换为思想史问题。约纳斯的灵知派研究完成了这一转变,他的《诺斯替与古代晚期精神》(上卷)勘称鲍尔的开创性研究和哈纳克的重大推进后的又一里程碑,在二十世纪的灵知研究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31]
约纳斯早年游学弗莱堡、柏林、海德堡,最后在马堡师从海德格尔和新约神学大师布尔特曼写关于灵知概念的博士论文。《灵知与古代晚期精神》(上卷)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写而成的,探讨的问题是灵知论的生存论起源。与布尔特曼的新约解释学相似,约纳斯的灵知研究实际上是海德格尔的生存解释学在早期基督教研究中的应用──以从海德格尔的阅读艺术中学到的生存理解方法来解释古代灵知派,当时布尔特曼恰好也在关注《新约》书卷中的灵知问题。
按约纳斯的说法,“灵知”是一种密传的救赎知识,一种不能靠通常的自然方式获得的秘密经验。任何知识都涉及两个方面:作为主体的认知者方面和作为所获知的东西的客体方面──理论内容。就认知主体方面说,所谓“灵知”指要求认知者必须具备的特殊条件;就“灵知”的内容来说,指一种特别的形而上学、神学─宇宙论的知识、关于某种具有救恩力量的普遍存在系统。
这种具有救恩力量的普遍存在系统究竟是什么呢?其特别的形而上学、神学─宇宙论的实在究竟有何独特性?
按约纳斯的归纳,“灵知”主义的内涵首先是所谓先验创世(a transcendental genesis),也就是一种关于创造的属灵历史的叙述。我们已经知道,这种先验创世叙述就是所谓此世的根本恶的学说。由于现世的根本恶与上帝的绝然而分,对于灵知主义来说,现世与神性世界之间的紧张便成了一种普遍的实存体系,一种决定、支配人的生活现实的力量结构。在这种实存体系中,人的本性以及人身在现世中的位置都处于分裂状态:既处于前宇宙的神性戏剧中、又处于现世的沦落条件。人总不能在这种分裂状态中呆下去,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寻求解救的可能性:如何回归沦落前的上帝母体的怀抱。[32]
约纳斯对所谓灵知主义的界定依然是传统的定义──灵知主义就是一种彻底的二元论,这种观点是十九世纪的宗教历史考订学派从教父们对基督教灵知派的反驳中归纳出来的。犹太教的创世论是一种一元论,既然世界是上帝所造,在本质上就是善的。灵知主义把旧约中创世的主看成心坏恶意的造物神,真正的上帝是现世根本不认识的神。这个世界是由一个比真正的上帝低一等级、不完善、甚至心坏恶意的造物神造出来的,因此,此世从诞生时起便带有恶的印记。物质与灵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神,物质与灵的对立直接导致现世存在的二元性断裂。于是,这个世界就处于两个神的对立和冲突之中,无论在宇宙论还是人论层面,灵的善与物质的恶构成了尖锐且不可调合的对立。
教父们坚持维护耶稣基督启示的上帝与旧约中创世的主是同一个上帝,其意图可能相当深远奥妙,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容在别处说。无论如何,约纳斯的灵知主义定义本身,并没有多少大的突破。其真正的突破,如已经提到的,是将灵知派问题从宗教史转移到思想史。约纳斯的灵知派研究本身,就已经不是宗教史的,而是思想史的。更重要的是他的颠转解释法:用作为一种思想原则的灵知主义来解释存在主义──尤其海德格尔。[33]
这样一来,牵扯的问题就相当不同了,需要另一项专门的研究来处理。这里,我们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清楚所谓灵知主义的思想原则。
尽管彻底的二元论这一灵知主义定义流传已久,公认的“灵知宗教”研究的经典大师鲁多夫(Kurt Rudolph)却以为,所谓“灵知主义”的二元论原则其实只是一种看似二元论。因为,造物神的现世与上帝的二元论对立之所以可能,依靠的仍然是现世未知的上帝的绝对地位:
“对灵知教派来说,真的出发点或更好的支点是一个彼岸的、超宇宙的、几乎不可命名的世界,它是未知之神的王国,是光、生命、安宁、永恒”。[34]
二元性断裂仅仅在现世之中,而绝然超越的彼岸世界是此世中的二元性断裂的前提,也是灵知可能的条件。从根本上说,现世和在其中生存的人依然在超绝的上帝的掌握之中,否则,既然这个世界根本就是恶、人就在这个根本恶的世界中,灵知如何可能?灵知是此世中的人与绝然超越的彼岸之光之间的唯一纽带,人的灵魂有如“一个括号”,“把超越界与几乎受黑暗敌对力量左右的此岸世界括在一起”。彼岸之光的学说已经表明灵知主义的一元论性质,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超世一元论和由此导致的现世二元论,是灵知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现世中的善恶二元分裂以灵的终极一元性为前题。
从超世一元论和由此导致的现世二元论,便引出灵知主义原则的第三个要素:由超世一元论导致的现世二元性张力形成的救世论。这是灵知主义思想的最终归宿──回归造物神创世之前的原初时间(或终极状态)。原初时间中的终极状态是生命的本原状态,由于造物神颠倒黑白,本原状态才成了现世历史时间中的终末状态──开端成了终结、阿尔法成了俄梅嘎。灵知主义的救世论就是终末论,这个终末不是乌托邦(乌有之乡),而是原初之乡──“一个宇宙范围内的终极时间(所谓普世的终末论)”,一个新天新地重临──但不是创世,而是重新开始。
鲁多夫的解释与其说勾消、不如说更精细地说明了灵知主义二元论的这一传统定义。具有天主教背景的社会思想家科斯洛夫斯基试图完全拋弃用二元论或拒世态度来界定灵知主义的传统做法,其理由是:几乎任何宗教都有程度不同的拒斥现世的态度和形形色色的二元论,用超世一元论的现世二元论来界定灵知主义原则,仍然没有标识出灵知宗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特质。科斯洛夫斯基熟悉韦伯的宗教社会理论,韦伯正是用所谓“拒世态度”的程度和方式作为尺度来区分各种宗教的差异,这大概使他看到,无论灵知主义的“拒世态度”如何彻底,也还是无法标识出灵知主义的性质。
科斯洛夫斯基从历史哲学的类型来看灵知主义,把它称为一种历史的“总体性理论”(Theorie der Totalitat)的思想方式。这一说法看起来有些费解,实际上是把过去的宗教性解释变成了历史哲学的解释。据科斯洛夫斯基说,灵知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对此世和人自己的认识与对绝对者(上帝或救主)融贯成一个“总体创生”(Genese der Totalitat)的过程,这种“历史的总体性理论”相应地由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来构成。
首先是现世从形成(创世)到堕落再到得救的过程,因此灵知主义有对上帝的内在生活和原初时间状态的思辨。由于与现世的关系,绝对者(上帝)自身也经历了一个从自弃、自我分裂再到复合的过程,灵知主义关于现世的根本恶和受苦从何而来的思辨就是由此而来。由于人既与现世、也与上帝有关系,人的自我(个体人)也得经历一个从形成、分裂到复归的过程,这就是灵知主义关于救恩论的思辨。
可以看出,科斯洛夫斯基的灵知主义解释显得把传统的二元论解释改述成了一种历史主义学说。换句
上一篇:约翰.格雷:伯林的历史观
下一篇:耶稣会士与哥白尼学说在华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