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上)(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话说,在灵知主义的思想原则中,重要的是现世作为救恩历史的嬗变过程,而从根本恶到得救的嬗变是由现世中的人身上的灵与上帝的关系决定的。通过这种解释,科斯洛夫斯基究竟要说什么呢?他想说的是:从根本上讲,犹太─基督教也是一种灵知论,与灵知主义分享某些共同的论题,旧约的创世史同时是人的堕落和得救的历史,犹太─基督教同样认为人与此世的关系是分裂、复合的解救过程。只有在承认这一点的基础之上,才可能真正搞清楚犹太─基督教与灵知主义的差异所在:犹太─基督教灵知论的历史救恩的基点在于上帝创造天地,灵知主义的基点则是《约翰福音》绪言中的“泰初有道”,而且对“泰初”作了过度解释──所谓神话性的神性自在体。[35]
由此导致犹太─基督教灵知论与灵知主义关于人的规定的差异:犹太─基督教灵知论眼中的人在上帝的怀抱中,是上帝的映像,灵知主义的人是神话性的,原本与上帝并没有关系。正因为如此,才会从灵知主义产生出费尔巴哈的人、尼采的超人、马克思的人,所有这类关于人的想象,都是灵知主义神话性的人的变种──普罗米修斯的化身。
犹太─基督教的灵知论与灵知主义还有一个共同的基要论题:恶和受苦的来源以及如何获得解救──所谓神义论问题。但与犹太─基督教的灵知论不同:灵知主义的上帝与人一样被迫承受恶和受苦,犹太─基督教灵知论的上帝仅仅出于爱和怜自愿承当恶和受苦(按此说法,朋霍费尔所谓“苦弱的上帝”就是地道的灵知主义)。马克安之所以说上帝是异在的,意思指他根本没有能力支配此在的恶和受苦,因为此世不是他创造的,上帝(绝对者)在此世的自我分裂,成了与自己的本性相矛盾的存在。
科斯洛夫斯基想让犹太─基督教的灵知论与灵知主义划清界限,以便挽救前者,拒绝后者。
据科斯洛夫斯基的说法,所谓犹太─基督教的灵知论实际上是天主教神学中的爱智论──基督教理性主义。灵知主义明显带有很强的思辨性,以至于可以说它是思辨神学的起源。天主教神学中同样有思辨传统,经过一番解释,科斯洛夫斯基就可以在倒掉脏水时把小孩抱回来。
科斯洛夫斯基进一步解释说,灵知主义实质上与现代理性主义一样,都是一个启蒙思想、一种爱智论(Philosophismus)的特殊形式。对思辨的偏爱目的是为了启蒙,要告诉人们:你们现在处在黑暗之中自己还不晓得,你们需要光明。灵知主义的所谓沐浴在phos(光)中,就是灵知上的被照亮;近代的启蒙同样是照亮illuminatio,只不过不是被圣灵照亮,而是被人自己的理性照亮,因而可以说是一种世俗化的灵知主义──通过理性认识获得自我意识的解放,从黑暗转入光明状态。灵知主义启蒙的“照亮”依靠异在的上帝,近代理性主义启蒙的“照亮”依靠人的理性。
犹太─基督教的“灵知”不是也讲“照亮”?当然,这是被上帝的救恩照亮,与理性主义启蒙的“照亮”不同,是明摆着的。但如何与灵知主义的“照亮”区别开来?据科斯洛夫斯基说,差异在于:灵知主义的“照亮”根本上是人自己的行动(因此与近代的启蒙理性更近似),而且不仅是人的得救,也是上帝的得救;对于犹太─基督教的灵知来说,“照亮”始终是上帝的恩典,对人而言,“照亮”是悔改,而非人的自救,人仅参与了上帝的解救行动(参科斯洛夫斯基,《基督教灵知论》,页2)。基督教的灵知是认信先于哲思,灵知主义是哲思优先于认信,近代启蒙哲学和德国思辨哲学与灵知主义有亲缘关系的原因就在于此。
科斯洛夫斯基的灵知主义解释尽管带有护教意图,仍然没有能够更改经典的灵知主义定义。
这一定义的要害在于对现世性质的悲剧性看法:世界本质上是破碎、黑暗的,没有最终的秩序。
“灵知主义的世界观不可简单看作神话式的,更是悲剧性的,因为人的善良意愿成了无辜罪过”(鲁道夫,《灵知与救恩》,节2,2)。然而,与现世的根本恶相对照,仍然有一个超越性的秩序,否则恶的问题不可能出现。现世的恶为现世中种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提供了根本理由: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理性知识是资产阶级的──等于恶根本,对于海德格尔来说,理性知识是真正西方思想的旁门左道──等于根本恶,真正的知识是一种带有灵光的得救(摆脱恶)知识。
然而,灵知主义原则的要害,始终在于这样一个问题:恶从何而来──来自人的堕落抑或来自现世的本然基质。犹太─基督教与灵知主义的根本差异也就在这里:由于犹太─基督教坚持现世是上帝所创造的,对于现世的基质来说,恶始终是第二性的。灵知主义通过区分造物神与救世神,把恶说成现世的基质,恶就成了第一性的。既然对于现世的基质来说,恶是根本性或第一性的,现世的得救就根本没有可能。灵知主义的拒世是撤彻底底的拒世,而不是修复现世遭到破损的基质的拒世。照此来看,与其说现代启蒙主义是灵知主义的世俗化,不如说是犹太─基督教的世俗化更为恰当。
深入讨论这一问题,需要另外铺设问题框架。我们目前的问题是搞清楚灵知主义的性质。如已经看到的那样,迄今为止,对灵知主义性质的探讨,主要还是从思想内涵的辩析入手的。事实上,就灵知主义思想原则的性质而言,事情已经相当清楚:灵知主义的所有思辨都来自恶的第一性。但作为一种思想类型,是否还可以从另外的视角来考虑呢?
由此导致犹太─基督教灵知论与灵知主义关于人的规定的差异:犹太─基督教灵知论眼中的人在上帝的怀抱中,是上帝的映像,灵知主义的人是神话性的,原本与上帝并没有关系。正因为如此,才会从灵知主义产生出费尔巴哈的人、尼采的超人、马克思的人,所有这类关于人的想象,都是灵知主义神话性的人的变种──普罗米修斯的化身。
犹太─基督教的灵知论与灵知主义还有一个共同的基要论题:恶和受苦的来源以及如何获得解救──所谓神义论问题。但与犹太─基督教的灵知论不同:灵知主义的上帝与人一样被迫承受恶和受苦,犹太─基督教灵知论的上帝仅仅出于爱和怜自愿承当恶和受苦(按此说法,朋霍费尔所谓“苦弱的上帝”就是地道的灵知主义)。马克安之所以说上帝是异在的,意思指他根本没有能力支配此在的恶和受苦,因为此世不是他创造的,上帝(绝对者)在此世的自我分裂,成了与自己的本性相矛盾的存在。
科斯洛夫斯基想让犹太─基督教的灵知论与灵知主义划清界限,以便挽救前者,拒绝后者。
据科斯洛夫斯基的说法,所谓犹太─基督教的灵知论实际上是天主教神学中的爱智论──基督教理性主义。灵知主义明显带有很强的思辨性,以至于可以说它是思辨神学的起源。天主教神学中同样有思辨传统,经过一番解释,科斯洛夫斯基就可以在倒掉脏水时把小孩抱回来。
科斯洛夫斯基进一步解释说,灵知主义实质上与现代理性主义一样,都是一个启蒙思想、一种爱智论(Philosophismus)的特殊形式。对思辨的偏爱目的是为了启蒙,要告诉人们:你们现在处在黑暗之中自己还不晓得,你们需要光明。灵知主义的所谓沐浴在phos(光)中,就是灵知上的被照亮;近代的启蒙同样是照亮illuminatio,只不过不是被圣灵照亮,而是被人自己的理性照亮,因而可以说是一种世俗化的灵知主义──通过理性认识获得自我意识的解放,从黑暗转入光明状态。灵知主义启蒙的“照亮”依靠异在的上帝,近代理性主义启蒙的“照亮”依靠人的理性。
犹太─基督教的“灵知”不是也讲“照亮”?当然,这是被上帝的救恩照亮,与理性主义启蒙的“照亮”不同,是明摆着的。但如何与灵知主义的“照亮”区别开来?据科斯洛夫斯基说,差异在于:灵知主义的“照亮”根本上是人自己的行动(因此与近代的启蒙理性更近似),而且不仅是人的得救,也是上帝的得救;对于犹太─基督教的灵知来说,“照亮”始终是上帝的恩典,对人而言,“照亮”是悔改,而非人的自救,人仅参与了上帝的解救行动(参科斯洛夫斯基,《基督教灵知论》,页2)。基督教的灵知是认信先于哲思,灵知主义是哲思优先于认信,近代启蒙哲学和德国思辨哲学与灵知主义有亲缘关系的原因就在于此。
科斯洛夫斯基的灵知主义解释尽管带有护教意图,仍然没有能够更改经典的灵知主义定义。
这一定义的要害在于对现世性质的悲剧性看法:世界本质上是破碎、黑暗的,没有最终的秩序。
“灵知主义的世界观不可简单看作神话式的,更是悲剧性的,因为人的善良意愿成了无辜罪过”(鲁道夫,《灵知与救恩》,节2,2)。然而,与现世的根本恶相对照,仍然有一个超越性的秩序,否则恶的问题不可能出现。现世的恶为现世中种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提供了根本理由: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理性知识是资产阶级的──等于恶根本,对于海德格尔来说,理性知识是真正西方思想的旁门左道──等于根本恶,真正的知识是一种带有灵光的得救(摆脱恶)知识。
然而,灵知主义原则的要害,始终在于这样一个问题:恶从何而来──来自人的堕落抑或来自现世的本然基质。犹太─基督教与灵知主义的根本差异也就在这里:由于犹太─基督教坚持现世是上帝所创造的,对于现世的基质来说,恶始终是第二性的。灵知主义通过区分造物神与救世神,把恶说成现世的基质,恶就成了第一性的。既然对于现世的基质来说,恶是根本性或第一性的,现世的得救就根本没有可能。灵知主义的拒世是撤彻底底的拒世,而不是修复现世遭到破损的基质的拒世。照此来看,与其说现代启蒙主义是灵知主义的世俗化,不如说是犹太─基督教的世俗化更为恰当。
深入讨论这一问题,需要另外铺设问题框架。我们目前的问题是搞清楚灵知主义的性质。如已经看到的那样,迄今为止,对灵知主义性质的探讨,主要还是从思想内涵的辩析入手的。事实上,就灵知主义思想原则的性质而言,事情已经相当清楚:灵知主义的所有思辨都来自恶的第一性。但作为一种思想类型,是否还可以从另外的视角来考虑呢?
上一篇:约翰.格雷:伯林的历史观
下一篇:耶稣会士与哥白尼学说在华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