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五点是由于供应链失调造成的,这些损失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是非常惨重的,因此管理人员都寻求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保持供应链的协调。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同一供应链的成员应该密切协作才能保证供应链的稳固协调的运作。
2供应链契约及弹性数量契约模型问题研究
2.1 供应链契约管理研究
2.1.1 供应链契约
契约主要用于经济和法律领域,供应链契约是经济契约理论在供应链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研究主要源于多阶段库存理论。多阶段库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对库存时间和库存数量的优化来使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同时最大,但是上下游企业往往以各自利益最大为目标,从而无法实现整体的最优。于是学者们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整个供应和销售系统的协调,希望通过对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交易进行安排和约定,使个体及整体同时达到最优,以实现协调。这些安排和约定主要包括决策权力的分配,库存数量和成本的优化,定价策略,信息共享以及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调等问题。由于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合作一般是通过契约安排来实现,因此学者们开始将法律和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运用到供应链中,以期通过相应的契约条款实现上述的安排和约定。Pasternack【5】1985年最早提出了供应链契约的概念。此后,国内外学者们针对供应链契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供应链契约的研究也在很多方向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供应链契约是指通过提供合适的信息和激励措施,保证买卖双方协调,优化销售渠道绩效的有关条款。通过实施这些条款,即使供应链达不到最好的协调,也可能存在帕累托(Pareto)最优解,保证每一方的利益至少不比原来差。它为实现批量订货与柔性采购性结合的目标,用一定折扣换取一定的柔性,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的协调及风险的分摊。在供应链中,从卖方角度,希望买方以稳定的订货量订货,以保证稳定的销售,减小牛鞭效应的影响,为此,卖方将对超过约定订货量的部分商品收取额外费用(或取消价格折扣);另一方面,从买方角度,由于下游不稳定的市场需求,买方希望没有约定订货量的约束,而是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在当期确定订货量。双方折中的结果是,买方必须许诺一个基本的订货量,但拥有一定次数和范围的改变订货量的机会。
供应链契约的研究范围
供应链中买卖双方的结构如图1.1所示[6]。
图1.1买卖双方结点说明
图1.1中符号的含义:c-生产成本 p-买方价格 q-买方订单
W(q)-买方付款 D(p)-对价格敏感的市场需求
由图1.1所示结构可以看出,诸如定价(pricing)、最小购买量(minimum purchase commitments)、策略(buyback policies)、数量灵活性(quantity flexibility)、提前期(lead time)、质量(quality)、决策权确定(specification of decision rights)以及分配原则(allocation rules)等问题,都属于供应链契约讨论的问题,分别说明如下:
1、定价(pricing)
如P(Q)=F+t*Q,F表示基本价格,常数t表示销售量每增加一单位的价格变动幅度,当F=0时为线形定价问题。
2、最小购买量(minimum purchase commitments)
要求买方承诺一次交易量不小于某个数值,或在某段时间内累计交易量不小于某个数值。供应商可以通过减少买方付款的方式以激励分销商来同意此协议。
3、退货策略(return polices)
分销商可以把部分或全部未出售的商品返还给供应商。
4、数量灵活性(quantity flexibility)
灵活订货往往发生在买方需求可变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在调整需求预测时,要求用随机需求模型描述需求的变化规律。
5、提前期(lead time)
传统库存模型或将提前期设为固定值,或将其用随机变量实现。而把提前期作为契约调整内容时,可以带来利益。确定合适的提前期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能力。
6、质量(quality)
把有关产品质量的条款可以在契约中正式确定并写入,可以有效地保护买方的利益。
7、决策权确定(specification of decision rights)
决策权是供应链契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买卖双方的实力以及他们在供应链的位置来分配决策权。
8、分配原则(allocation rules)
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制造商的产品或生产能力如何在多个分销商之间分配(如按订货量进行分配,或按历史销售量进行分配)。
2.1.2 供应链契约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供应链契约在国内的研究也在呈增长之势,当前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针对多级库存系统中合作契约的研究
陈美霞[26]等研究了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向零售商提供最优数量折扣定价策略。常良峰[27]等建立了顾客需求确定下的分销商成本优化模型,并与一致数量折扣与累积数量折扣的协作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孙会君[28]等发现通过采用合适的数量折扣策略,可以提高供需双方的利润。宋海涛[29]等分析了两次进货两次销售报童问题中最优订购量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丁利军[30]等研究了退货与滞销补贴两种契约在两次生产和订购模式下的供应链中协调作用。何勇[31]等研究了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