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11)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21
2.近代以来,经历了与西方体育冲突与融合的中华民族
传统体育,努力追求着自身的存在与转型。从整体看,中华民
族传统体育强调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注重伦理道德、强调
个人的修身养性以求健康长寿等的文化特色,代表着古老的
东方保健体系,是东西方文明互动交流的特殊渠道。然而,中
华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真正且实质性地渗透到欧美式的西
方竞技文化之中,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生存危机。
3.目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
机遇、压力和挑战,其振兴也绝非短期内能立见成效的事。但
整个社会能否走出政治——经济功利主义的陷阱,形成健康
的文化氛围,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营建内在的发展动力,摒
弃小农经济下所形成的只局限于本民族、本国家的狭窄视
野,以全球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却是振兴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键。
4.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积极
参与世界体育文化的对话与交流,通过提高健身的科学性,
发掘其娱乐性、休闲性;进行文化创新和价值重构。应该进行
合理的规划布局,寻找在新时期的发展模式,大力吸收西方
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创新体系,把
适应现代人类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作为努力方向,顺应
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09,4.
[2]张立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0一11.
[3]周伟良主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9.
[4]刘德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和平与发展”问题可有之贡献.走
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48.
[6]乔利平,刘纯铭.对我国宗教与迷信的文化思考[J].科学社会主
义,1997,(6):70—72.
[7]胡小明.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未来——悬空的观念需要两条腿
[J].体育学刊,2003,10(6):1.
[8]马明达.《武学》浅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3,(8):23~26.
[9]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197—
198.
[10]李素萍.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J].北京印刷学院
学报,2001,(3):43.
[11]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04,(1):17—19.
[12]万俊人.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J].读书,2000,(12):97—105.
[13][美]杜维明.超越启蒙心态[J].哲学译丛,2001,(2).
[14]纪坡民.从世界历史看全球化[J].读书,2003,(1):24—30.
[15]胡小明.一种基于当代现实的体育理论眺望——关于《两条腿》
和后现代意识口].体育文化导刊,2003,(12):18—20.
[16][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17][德]赖纳·特茨拉夫主编.吴志成译.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
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法]基佐著.程洪逵等译.欧洲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19][美]费正清著.张沛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M].北京:世界知
识出版社,2002.
[20][匈]拉斯洛·孔著.颜绍泸译.体育运动全史[M].北京:中国
体育史学会办公室,1985.
[2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1997.
[22]郝勤.导引养生[M].成都:巴蜀书社,1995.
[23]郝时远.田野调查——民族调查回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1999.
[24]何传启.东方复兴:现代化的三条道路[M].jE京:商务出版社,
2003.
[25]何小莲.宗教与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6]侯样祥.传统与超越——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M].南
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7]乐黛云.跨文化之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8]林伯原.中国体育史(上册)[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9.
[29]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0]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1]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1998.
[32]马明达.说剑丛稿[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33]邱丕相.国之瑰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