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9)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21

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积极抵御在西方体
育传人中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
提高民族自豪感。通过交流,可以使人们认识到本民族和国
家在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积极探索适合本民族和国家体
育发展的方式,保持自主和独立性。
柔道、跆拳道相继步入奥运,立足于世界;日、韩的武技
地位日益稳固,风靡全球;印度瑜伽在民众中广泛传播,风靡
世界的现实告诉我们,在西方竞技体育称霸体坛的时代,民
族传统体育同样有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同样可以风行世
界。面向21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没有理由驻足观望。
6.2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少不了理论的支
持和引导的。因为来自现实的许多困惑要求得到理论的清晰
解析,许多新创造要求得到理论的有力证明,整个运动趋向
也要求有比较正确的理论领引着走上开阔、通畅的轨道,没
有理论的支撑,站不到制高点,视界窄狭,也就不可能放射出
巨大的创造性的功能。何况,理论本身在史、论两个方向上所
作的开掘和建树,对提高整个体育界的境界也是至关重要
的。
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人类克服自身的认识障碍,在认
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的发展史。没有认识的发展,极而言
之,没有对体育的认识总结的体育理论的发展,体育实践要
发展是不可能的。可见,理论既是一种支持发展的基础,又是
一种引导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实向它提出了渴
求,它也必然要作出理想的应答。
6.2.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后现代社会的弘扬
无论怎样经过时间跨度的冲洗,现代人类社会都要汲取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的机械
论哲学,它是一种整体论的生命哲学,其基本的理论架构是
“天人合一”,这种哲学具有深刻的生态意义。
今天的人类对自然进行无情开发和索取,经历了商贸型
经济文化体系所导致的对自然长期无限制的征服和掠夺后,
由于体验到失去自然呵护的苦痛而迸发出真诚呼喊时,以人
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特征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给现代人类以
有益的启发: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类的自然本
59
万方数据
体育科学2004年(第24卷)第11期
性不要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走向迷失;要求人类对改造自然
观念的弘扬不要在客体认知活动中归于失范。健全的人类本
性与合理的自然改造,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调控,才是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意识的内在的、永恒的追求之所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继步入以
信息化为标志的、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后工业”社会,
人类从传统的现代化阶段跨入了“后现代(Postmodern)”的
社会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是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将进
入一个以休闲为特征的时代。
古老的东方文明,正在向西方后现代文明开放,甚至引
起向西方体育文化的局部倒灌。在片面强调“更快、更高、更
强”之类的前现代体育意识与人类生存伦理发生冲突的后现
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体现东方智
慧的和谐发展观念更应该回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皈朴
归真,引领世界新潮。东方的民族体育正因为没有被现代化、
大工业、高科技所污染,其绿色、环保、生态的价值,会越来越
得到珍视。[15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契机不在工业社会,
而在后工业社会——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社会。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奥林匹克的生活哲学将融汇
深远而丰富的东方神韵,古老的希腊文明又一次与东方哲学
相遇。而东方古老又现代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对奥林匹
克竞技文化做出生动的补充,将启发并开创奥林匹克精神拓
展的新的维度。我们相信,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定会在现代
社会,甚至以后久远的社会中展现出独特而永恒的价值和魅
力。
6.2.2 休闲娱乐养生的传统文化特征彰显
休闲作为一种积极参与生活的方式,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与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识。
休闲时代的来l临,人类基于现代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需
求,开始重视休闲娱乐和闲暇时间。体育活动的重心,正从宣
扬意识形态优越的争金夺银,转向促进全民族的健康幸福,
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在体育休闲娱乐中发现自身,了解生活
的目标,提高生活的质量,体验着无穷的乐趣。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休闲观念,强调的是心灵的自由。5
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休闲观。中国的传
统文化与大自然有相互依赖的和谐关系,更符合人性的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