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8)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21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主导地位的失落一样,中国
传统文化的发展必将给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带来新的
契机。随着人类对内在精神实质和自我生命质量的追求,中
华民族传统体育将在经验与科学相结合、民族与世界相统
一、理论与实践相适应、自我与组织相协调、福利与产业相依
存、民俗与法制相匹配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越来越凸显其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6体育全球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
全球化是人类各种文化、文明发展要达到的目标,也是
未来文明存在的文化,它表明世界是多元或多样性共存[1⋯。
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对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产生着冲击。
一方面,各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与世界接轨转型的困境,另
一方面,促使各民族必须保存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民族
特色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生存与发展
的前提条件。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
功能,成为全球化意义上最为显著的文化发展成果。[1妇然而,
从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体育的全球化始终
没有改变和走出“古希腊”和“西方”体育的文化挟制之中。
如果说,在20世纪,中西体育的特征表现为“冲突”与
“交融”,那么,在世界多极化发展日趋明显的21世纪(或者
说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冲突”与“交融”的特征必将会
被中西体育文化的“互补”与“对话”所取代,中华民族传统体
育也必将在“互补”与“对话”这样一种更加宽松的文化气氛
中求得更好地发展。因为,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缺少中国体育
文化作为参照系是不完整的。
6.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与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
进入新的世纪,全球化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已经扩
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诸领域中。民族传统体育依存于某一
地区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文化的生产是地方性和民族
化的,文化的差异也不可能通过分配或重新分配来实现文化
公正。文化只能通过不同文化系统或层面来实现文化相互交
流、相互理解而达到相互共享[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体育
亦是如此。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要积极参与到体育全球化中来。没有
参与便没有发言权。20世纪近20年与国际体育组织关系中
断的历史,使中国体育失去了与世界体育同步发展的机遇而
滞后于国际体育发展的主流,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丧失了一次次与世界其它国家民族体育进行交流、沟通和融
人国际体育主流的宝贵机会。
今天,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体育
传统,对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体育的多样性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在整合传统体育与现代化、
西方体育与东方体育的关系中,需要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
行综合刨新。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待西方体育与中华民族传
统体育的巨大落差,那种受乐观的“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华文明将成为未来全球文化的主导力量”的盲目自信影
响的思想,必然成为体育全球化的障碍,只能制造类似于中
国足球已经“走向世界”的幻想。中国体育文化的任何盲目
的、急进式的融人世界主流体育的努力都无益于中华民族传
统体育真正的自立和自强,无益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真正地
走向世界。
美国学者杜维明说,传统对现代并非只是起着抑制作
用,恰恰相反,它们既是束缚力,又是加强力,能在任何特定
的社会勾画出现代性的特有轮廓。因此,当我们讨论现代化
的进程时,把传统弃置为无用的残余范畴,这在思想上是幼
稚的,在方法上是错误的。确实,现代化是一个极为不同的文
化现象,而不是一个同质的、全面西化的过程。[1 3]
作为一种文化,各民族和国家的价值判断和追求更多地
呈现出它的非一致性[1“。因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
是追求与西方体育相一致的标准,更不是走同样的发展道
路。体育全球化与经济、文化全球化一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
必然选择。中国体育,在全球化的国际性趋势中,再一次面临
着民族化与现代化的选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全球
化的愿望,并不等于将其纳入西方文化的轨道中,而是要坚
持自我立场、自我身份,更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反对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并不是拒斥西方体育,更不是反
对体育全球化,我们不能按照“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来
认识体育全球化和西方体育。体育全球化过程中的跨文化交
流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使不同民族和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