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化”反思(8)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人民出版社中译本1979年版,第85 页。[18][22][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著:《历史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中译本 1999年版,第243;68页。
[19][20]李泽厚:《世纪新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6;30页。
[21][29][33][34][35]参见[美]斯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中译本1999年版,第223;145;324、331;339-340; 295页。[23]Hoben, A. 1982, Anthropologists and Development.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1. PP.349-375.
[24][26][27][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中译本1989年版,第20;78, 45;80-81;页。
[25]参见[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中译本1999年版,第66-67页。
[28]参见[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中译本1999年版,第19 页。
[30][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中译本1999年版,第193页。
[32][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译本1998 年版,第1卷,第1—2、6、3页。
[36][37][38]参见[美]大卫·雷·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中译本1998年版,第13;43,20, 19;199—200页。
[39][美]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中译本1989年版,第6 页。
[19][20]李泽厚:《世纪新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6;30页。
[21][29][33][34][35]参见[美]斯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中译本1999年版,第223;145;324、331;339-340; 295页。[23]Hoben, A. 1982, Anthropologists and Development.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1. PP.349-375.
[24][26][27][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中译本1989年版,第20;78, 45;80-81;页。
[25]参见[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中译本1999年版,第66-67页。
[28]参见[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中译本1999年版,第19 页。
[30][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中译本1999年版,第193页。
[32][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译本1998 年版,第1卷,第1—2、6、3页。
[36][37][38]参见[美]大卫·雷·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中译本1998年版,第13;43,20, 19;199—200页。
[39][美]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中译本1989年版,第6 页。
上一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