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89页。
[17]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86页。
[18]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85页。
[19]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85——286页。
[20]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87页。
[21]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页。
[22]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页。
[23]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27页。
[24]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28页。
[25]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28页。
[26]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29页。
[27]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30页。
[28]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30页。
[29]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31页。
[30]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37页。
[31]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32]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55页。
[33]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57页。
[34]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58页。
[35]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65——566页。
[36]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6页。
[37]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38]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93——94页。
[39]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
[40]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41]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42]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43]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44]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45]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46]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47]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48]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51页。
[49]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52页。
[50]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4——595页。
[51]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95页。
[52] 哈佛大学的中国思想史专家的史华兹教授提出“超越的突破”为“轴心时代”主流思想的特色。根据他的论点,上帝、梵天、天命等大观念的出现,显示了这一阶段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共同趋向,即是把思想的焦点集中在体现“超越”的价值上。但杜维明认为,学者们对这个论点提出了异议。这种解释模式既不能适用于中国的儒道,也和佛教的舍离与证空大不相契。颇有以一神论为中心的意味。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19——420页。
[53]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38页。
[54]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四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38——439页。
[55]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540页。
[56]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5页。
[57]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8页。
[58]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页。
[59]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6页。
[60]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8、619页。
[61]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19页。
[62]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7页。
[63]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6页。
[64]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6——427页。
[65] [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427页。
[66] 参考[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620页。
[67] 郭齐勇:《让儒学的活水流向世界》,《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