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当代建筑工程中桩基础工艺的应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各大城市高楼林立,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厂房不断涌现。为提高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或加固软弱地基,以满足建筑物上部荷载的要求,确保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质量,桩基的使用已日益普及,现结合我的工作,浅谈些对各种桩基工艺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心得。
  关键词:桩基础工艺 工程质量 应用
  
  一、常见桩的类型
  
  1.摩擦型桩
  1.1摩擦桩外部荷载主要通过桩身侧表面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传递给周围的土层,桩端只承受部分荷载,一般不超过10%。
  1.2端承摩擦桩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桩的端阻力和侧摩阻力都同时发挥作用。
  2.端承型桩
  2.1端承桩外部荷载通过软弱土层,由桩身直接传给桩端的基岩,桩的承载力由桩端基岩提供,一般不考虑桩侧摩擦阻力的作用。
  2.2摩擦端承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承受,如通过软弱土层桩端嵌入基岩的桩,由于桩的长细比很大,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桩侧摩擦阻力也起到部分作用,但桩侧阻力小于桩端阻力。
  3.按桩身材料分类
  3.1砼桩
  ①预制砼桩可在工厂集中生产,也可在场地附近预制。一般为400 ×400或500 × 500,单节长 7m~11m.。10米左右,现广泛使用的预应力砼薄壁管桩,外径为Φ300~Φ500,壁厚70~125,管长5m~15m等。在小高层建筑中已被广泛应用。
  ②灌注砼桩是用桩机设备在施工现场就地成孔或采用人工挖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其深度和直径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设计单位确定。
  3.2钢桩主要采用型钢和钢管两大类,作临时支挡结构或永久性的码头工程。H型钢和I型钢
  
  二、预制桩的施工工艺
  
  2.1沉桩阻力
  首先根据桩型、沉桩深度、接头形式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对沉桩阻力作出分析,选用合适的静压桩机设备。 沉桩阻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土质结构、埋入持力层深度、桩数、桩距、施工顺序等组成,分析实测资料表明,沉桩阻力是由桩侧阻力和桩尖阻力组成。通常情况下,两者沉桩阻力的比例是个变值。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分析沉桩阻力。
  2.2桩顶垫材
  合理选用垫材能提高打桩效率和沉桩精度,保证桩帽免遭损坏,压桩时,垫材起着缓和并均匀传递桩机对桩头的压力,并均匀地传递于桩帽上。一般采用橡木、桦木等硬木按纵纹受压使用,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换。
  2.3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2.3.1管桩应达到砼强度等级的80%以后放可倒运,达到100%才能出厂;
  2.3.2管桩吊运应轻吊轻放,严防碰撞;
  2.3.3管桩堆放、吊运支点需按计算要求进行,起吊时,绳索与桩的夹角应≥45°;
  2.3.4堆放场地应压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
  2.3.5管桩应分规格堆放,堆放层数,应根据其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及堆垛稳定性确定,一般管径直径:350应≤7层,400~450应≤6层,500应≤5层;
  2.4压桩程序和接桩方法
  2.4.1静压法沉桩一般采取分段压入,逐节接长的方法。接桩有焊接法和浆锚法。在接桩时,应先检查下节桩的顶部,如有损伤应予修复,并清除桩顶上的杂物。在上节桩就位前,要清除接头处附着的污染物。有变形的桩,应修理合格经监理单位签证同意后再使用;
  2.4.2沉桩应连续施打,避免长时间中断;
  2.4.3压桩顺序应结合工程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客观条件,选用打桩效率高、对环境危害影响小的合理打桩顺序。
  
  三、灌注桩的适用条件及施工工艺
  
  3.1准备工作
  3.1.1资料准备。根据施工图、地质报告和水文地质资料、地下管线图、临近建、构筑物等情况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3.1.2场地准备。迁移场地内妨碍施工的高架线路、地下管线等,地下构筑物应先挖除。确保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和设置场地排水、搭建临设和其他准备工作(如水钻孔桩所用的泥浆循环池和沉淀池等)、设置基准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对各种施工机械进行检查调试。
  3.2施工工艺
  3.2.1根据设计桩型,采用相应成孔工艺,并使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2.2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①钢筋笼制作,钢筋的种类、钢号、规格、搭接、焊接、间距等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对于大直径的钢筋笼,为确保搬运、吊放时不变形,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应在笼内设置支撑。钢筋笼下部应加设砼保护层垫块;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