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档案管理应用电子计算机前的准备工作(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08
(三)全体档案工作者,无论领导还是具体工作人员,都应积极进行计算机扫盲
档案工作者是信息工作者,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懂信息的现代化处理,必定寸步难行。因此,应当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分期分批培训以及通过自学等多种形式,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和能力,适应档案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三、系统分析的准备工作
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是否实用,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是否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系统建立之初的系统分析的好坏和成功与否。系统分析是档案馆现代化的“大政方针”问题,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档案馆在引进电子计算机前,对于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入口、途径、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计算机最适于完成预定的任务?何种信息处理方式最优化?哪种服务方式最简便以及如何与缩微技术相结合等等,都要预先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然后提出最佳的方案。这种在系统建立之前,对系统将遇到的问题,根据人们的经验及知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予以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即系统分析。对一个档案馆而言,建立系统应主要考虑和分析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系统目标
即系统要解决哪些问题,实现哪方面的应用。是检索还是编目?是统计还是辅助业务指导等等。系统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从实际出发,从最急需着手。切不可一味求大或贪图表面化,满足于“表演”。
(二)系统的可行性
即实现系统目标的诸方面条件是否具备。如数据条件:数据准备工作量如何?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如何?数据库的工作量如何?硬件条件:选择什么类型的机器能够实现系统目标?需要多大的存贮量?对系统软件有何要求?人力条件:档案、电子计算机、标引三个方面的技术人才是否配备齐全等等。可行性研究要尽可能广泛、深入。要能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系统的诸方面的因素,并研究出对策。
(三)系统的有效性
即评估和论证系统存在的价值。如:目标的实现,是否能给档案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比较手工管理,有哪些优越性?如果系统本身做不了太多的工作,反而还需要很多的人力去再加工,那么这个系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系统的有效性:花的钱与做的事是否相称?怎样才能少花钱多办事?手工管理所花的钱与计算机管理所花的钱哪个更合算等等。
(四)综合计划
即:将系统分析的最后结果,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把整个工作过程,按其顺序交叉关系画出流程图,直观地显示出每一具体工作在总体结构中的位置以及相互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从而便于执行,便于管理,便于随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误差。
档案馆在引进电子计算机前,如能做好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则基本上能做到“水到渠成”,顺利地开展好计算机应用工作。实际上计算机并不是个高深莫测、难于掌握的东西。一旦你接触了它,了解了它,就会喜欢上它,与它打交道就会成为一件趣事。
参考文献:
[1]《档案管理现代化途径新探》陈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21期
[2]《加强档案前处理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李娜<<秘书工作 >>2004年06期
[3]《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应注意的问题》张爱阳 <<兰台世界 >>2005年08期
上一篇:浅析学校电子档案的管理
下一篇:对企业涉密档案保密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