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08
上核心能力,经得起用户价值和特殊竞争力的考验,但是,如果无法想象能从该项能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服务,那么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该能力就够不上核心能力。例如,本田公司的发动机上的独特能力,使它能进入各种不同的产品——市场。
4、难以模仿和替代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积累起来的,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具有特殊性和不可交易性,因而竞争对手很难模仿。
五、核心能力管理
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管理的基础在于核心能力具有生命周期。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产生,从企业内部而言是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和知识的创新周期的互动关联所引致的;从企业外部而言,是由外部环境的演化所制约的。核心能力的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这里着重扼要地阐明核心能力管理中的四项关键工作。它们是:核心能力的选择;核心能力的建立;核心能力的部署;核心能力的保护。
1.核心能力的选择
核心能力不仅决定了企业现有产品/服务的竞争能力,而且还决定着企业创造未来商机的能力,因而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公司在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时必须同时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种能力是否能给顾客带来新的利益;另一方面是这种能力是否比现有能力向顾客提供利益来得更加有效。在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时,应关注于在增加客户价值方面赢得领先地位,而不仅仅是某种特殊产品或“经营计划”。例如,索尼提出“口袋型”,导致了随身听(Walkman)、移动式CD放映机和“口袋型”电视的发明和创新。由此可见,为未来建立何种能力,先要考虑公司要提供和控制哪一类的顾客利益。在这里,首要的是为顾客提供哪种特有的利益,然后再是考虑其技术上的可行性。
2.核心能力的建立
首先,建立核心能力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综合。为了有效地进行这种综合工作,必须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联系,因而建立和发展联系与沟通的网络,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条件。
其次,需要有掌握多学科知识的“通才”。这种人才在提高综合能力方面,比这“专才”更加重要。譬如说一个汽车公司要在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必须把广泛的各个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工程、材料科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等的有关知识和技术进行综合,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传动链。在这里综合的能力,和发明与创造同等重要。
再者,建立核心能力同样需要讲求效率与效益。虽说建立核心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经年累月的工作,但如何更迅速、更经济地把核心能力建立起来,是建立核心能力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要把“内外结合”这点牢牢掌握好。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内部力量作为建立核心能力的主力军,在作“自制”和“外购”的决策选择时,要注意怎样能更有利于本身“核心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经济、节约和迅速”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资源,包括:小规模的有目标的并、
购;特许证合约;合资经营;建立同盟;等等。不论何种方式,目标在于经济地从外源(包括竞争对手那里)“借用”尽可能多的构成能力所需要的技能和技术。
另外,建立核心能力,需要有长期的战略伙伴(联盟)。当今,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全球市场已经建立,为更好利用外部资源建立自身的核心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运用“外力”方面,建立密切的长期战略伙伴(联盟),是当今世界各大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战略措施。例如,法国的消费电子公司同日本JVC建立伙伴,从那里学习日本的先进制造技术。这里必须指出的,在快速发展能力方面来说,从别人处学习与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是同发明创新同样重要的。因为,采用“角色”和“榜样”的模式来建立新的能力,既可缩短时间,又可减少风险。
3.核心能力的部署
为了使公司核心能力得到充分运用,或是在公司所属的各部门或经营单位(SBU)间共享,或是进入新的市场,这就常常需要在公司内部重新部署核心能力,将它从一个部门或一个经营单位转入另一个部门或单位。在这方面有的公司做得好,有些做得差,从而使它们的竞争能力和效益出现很大差异。有的企业虽然拥有很强的核心能力,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具有许多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但却不善于依靠和运用他们进入新的市场和机会,使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效益差;相反,另有一些企业虽然拥有的核心能力不如上述那些企业强,但是却能充分利用这种能力,把核心能力的载体适时从一个部门或单位转入另一个急需此种人才和能力的单位,获得了更多进入新市场、新领域的机会,使企业的效益大幅度的提高、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因而要充分发挥既有核心能力的作用,必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上建立有效人才应用机制和制度。在思想认识上,要使人们认识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之争、市场之争、资源之争、机会之争,而是各企业之间能力的竞争。不仅是拥有能力之争而且是使用能力之争。竞争对手之间,谁能充分利用好拥有核心能力的人才,谁将是竞争中之胜者。
4.核心能力的保护
企业最高管理层必须坚持不懈地防止公司核心能力不被消蚀和散失。核心能力的积累、形成是需要多年苦心经营、培植的,但若不精心管理和保护,核心能力的消蚀和散失是很容易的。因而保护核心能力是核心能力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造成核心能力领先地位丢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高层管理对保护企业核心能力健康地成长认识不足,掉以轻心;由于注入资金不足而使核心能力枯竭;由于部门细分时把核心能力分散,以致无人负责对核心能力的统一照顾和管理;在同战略伙伴合作过程中,不经心地将自己的核心能力交给了对方;或是在分出部分机构时,不经心地把核心能力也划给了(或卖给了)对方。
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能力,公司必须学会区别开不良经营业务和蕴藏在这个业务部门中的潜在的核心能力。正确评价核心科技人才的业绩,并能根据他们的业绩给予应有的报酬和精神激励,也是保护和培植核心能力的重要措施。
六、以往研究评述
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涌现出相当多的著述,而且对于核心能力的阐述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然而,研究人员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并不统一,尽管好象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应深入解决哪些问题方面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但是,在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分歧严重。而造成这一理论不成体系,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状态的原因,在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内涵界定上不十分清楚。同其他理论如契约论相比,当契约理论家们谈论“契约”、“激励”、“团队生产”、“剩余索取权”等问题时,他们都知道自己谈论的是什么东西,并知道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其他学者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这些概念来分析说明问题的。相比而言,两个以企业能力为研究基础的学者最多只能在“能力”一词的精确涵义上达成共识,仅此而已。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观点研究核心能力,并提出了各自的论据论证及逻辑分析,这充分地说明了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新观念、新思想,它附着在企业、组织的技术、资源、知识、文化、组织、管理等各个子系统中。由此可以认为,核心能力研究的发展,将从单一的子系统,转向不同子系统有机组合的整个企业组织系统。而且,不同角度的研究思想是相互渗透。这些不同流派的观点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印证的关系。正是由于不同观点的交叉,才使得核心能力的研究更快地走向完善。
同时我们注意到,现有的研究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阐释,它们都为人们了解企业核心能力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以往的研究把企业内部除技术过程之外的过程
4、难以模仿和替代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积累起来的,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具有特殊性和不可交易性,因而竞争对手很难模仿。
五、核心能力管理
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管理的基础在于核心能力具有生命周期。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的产生,从企业内部而言是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和知识的创新周期的互动关联所引致的;从企业外部而言,是由外部环境的演化所制约的。核心能力的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这里着重扼要地阐明核心能力管理中的四项关键工作。它们是:核心能力的选择;核心能力的建立;核心能力的部署;核心能力的保护。
1.核心能力的选择
核心能力不仅决定了企业现有产品/服务的竞争能力,而且还决定着企业创造未来商机的能力,因而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公司在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时必须同时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种能力是否能给顾客带来新的利益;另一方面是这种能力是否比现有能力向顾客提供利益来得更加有效。在选择发展何种核心能力时,应关注于在增加客户价值方面赢得领先地位,而不仅仅是某种特殊产品或“经营计划”。例如,索尼提出“口袋型”,导致了随身听(Walkman)、移动式CD放映机和“口袋型”电视的发明和创新。由此可见,为未来建立何种能力,先要考虑公司要提供和控制哪一类的顾客利益。在这里,首要的是为顾客提供哪种特有的利益,然后再是考虑其技术上的可行性。
2.核心能力的建立
首先,建立核心能力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综合。为了有效地进行这种综合工作,必须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联系,因而建立和发展联系与沟通的网络,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条件。
其次,需要有掌握多学科知识的“通才”。这种人才在提高综合能力方面,比这“专才”更加重要。譬如说一个汽车公司要在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必须把广泛的各个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工程、材料科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等的有关知识和技术进行综合,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传动链。在这里综合的能力,和发明与创造同等重要。
再者,建立核心能力同样需要讲求效率与效益。虽说建立核心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经年累月的工作,但如何更迅速、更经济地把核心能力建立起来,是建立核心能力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要把“内外结合”这点牢牢掌握好。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内部力量作为建立核心能力的主力军,在作“自制”和“外购”的决策选择时,要注意怎样能更有利于本身“核心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经济、节约和迅速”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资源,包括:小规模的有目标的并、
购;特许证合约;合资经营;建立同盟;等等。不论何种方式,目标在于经济地从外源(包括竞争对手那里)“借用”尽可能多的构成能力所需要的技能和技术。
另外,建立核心能力,需要有长期的战略伙伴(联盟)。当今,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全球市场已经建立,为更好利用外部资源建立自身的核心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运用“外力”方面,建立密切的长期战略伙伴(联盟),是当今世界各大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战略措施。例如,法国的消费电子公司同日本JVC建立伙伴,从那里学习日本的先进制造技术。这里必须指出的,在快速发展能力方面来说,从别人处学习与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是同发明创新同样重要的。因为,采用“角色”和“榜样”的模式来建立新的能力,既可缩短时间,又可减少风险。
3.核心能力的部署
为了使公司核心能力得到充分运用,或是在公司所属的各部门或经营单位(SBU)间共享,或是进入新的市场,这就常常需要在公司内部重新部署核心能力,将它从一个部门或一个经营单位转入另一个部门或单位。在这方面有的公司做得好,有些做得差,从而使它们的竞争能力和效益出现很大差异。有的企业虽然拥有很强的核心能力,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具有许多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但却不善于依靠和运用他们进入新的市场和机会,使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效益差;相反,另有一些企业虽然拥有的核心能力不如上述那些企业强,但是却能充分利用这种能力,把核心能力的载体适时从一个部门或单位转入另一个急需此种人才和能力的单位,获得了更多进入新市场、新领域的机会,使企业的效益大幅度的提高、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因而要充分发挥既有核心能力的作用,必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上建立有效人才应用机制和制度。在思想认识上,要使人们认识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之争、市场之争、资源之争、机会之争,而是各企业之间能力的竞争。不仅是拥有能力之争而且是使用能力之争。竞争对手之间,谁能充分利用好拥有核心能力的人才,谁将是竞争中之胜者。
4.核心能力的保护
企业最高管理层必须坚持不懈地防止公司核心能力不被消蚀和散失。核心能力的积累、形成是需要多年苦心经营、培植的,但若不精心管理和保护,核心能力的消蚀和散失是很容易的。因而保护核心能力是核心能力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造成核心能力领先地位丢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高层管理对保护企业核心能力健康地成长认识不足,掉以轻心;由于注入资金不足而使核心能力枯竭;由于部门细分时把核心能力分散,以致无人负责对核心能力的统一照顾和管理;在同战略伙伴合作过程中,不经心地将自己的核心能力交给了对方;或是在分出部分机构时,不经心地把核心能力也划给了(或卖给了)对方。
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能力,公司必须学会区别开不良经营业务和蕴藏在这个业务部门中的潜在的核心能力。正确评价核心科技人才的业绩,并能根据他们的业绩给予应有的报酬和精神激励,也是保护和培植核心能力的重要措施。
六、以往研究评述
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涌现出相当多的著述,而且对于核心能力的阐述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然而,研究人员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并不统一,尽管好象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应深入解决哪些问题方面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但是,在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分歧严重。而造成这一理论不成体系,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状态的原因,在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内涵界定上不十分清楚。同其他理论如契约论相比,当契约理论家们谈论“契约”、“激励”、“团队生产”、“剩余索取权”等问题时,他们都知道自己谈论的是什么东西,并知道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其他学者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这些概念来分析说明问题的。相比而言,两个以企业能力为研究基础的学者最多只能在“能力”一词的精确涵义上达成共识,仅此而已。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观点研究核心能力,并提出了各自的论据论证及逻辑分析,这充分地说明了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新观念、新思想,它附着在企业、组织的技术、资源、知识、文化、组织、管理等各个子系统中。由此可以认为,核心能力研究的发展,将从单一的子系统,转向不同子系统有机组合的整个企业组织系统。而且,不同角度的研究思想是相互渗透。这些不同流派的观点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印证的关系。正是由于不同观点的交叉,才使得核心能力的研究更快地走向完善。
同时我们注意到,现有的研究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阐释,它们都为人们了解企业核心能力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以往的研究把企业内部除技术过程之外的过程
上一篇: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RM
下一篇:民营企业权益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