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标管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08
摘要:目标中包括商品生产,激烈竞争的考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大的变革面前,在社会发生变化面前唯一的出路是投身到这个变革中去,去当一个强者。因此,不是管理者可不可以有雄心壮志的问题,而是必须有雄心壮志的问题。对于年青人来说,更是首当其冲,不是要不要奋斗的问题,而是如何奋斗得更有成效的问题。所以,希望我们介绍的目标管理,能够为大家在拼搏进取,开拓新的事业中提供一个优良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实行目标管理的原因。
十、对完成目标任务的激励。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的时候,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这里已经把对职工激励的原则讲明白了。
怎样看待职工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管理理论上有X理论,Y理论和Z理论还有需要的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我们对这些理论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X理论──Y理论。
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到1960年提出的。他认为,以前的企业管理基于对人性的错误认识,实行了错误的政策,这是X理论。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有6崐项:①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能逃避,就逃避工作。②人生来就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听从指挥。③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要。④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把个人安全看得高于一切。⑤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⑥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或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以X理论为指导,管理理论的要点是:①管理者以获得利润为出发点来运用人、财、物。②管理在于指导人如何工作,激发热情,严格控制行动,纠正不适宜的行为,使人尽可能符合组织的需要。③视人如物,忽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只重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把金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奖惩作为协调行为的主要管制手段。④订有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领导的权威和严密的控制体系来保证组织目标。⑤采用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①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②在适当的条件下,人愿意而且可以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只关心个人安全,是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本性。③个人的欲望、需要与组织欲望、需要没有矛盾,管理适当,就可以统一起来。④人并非生来就抵触组织目标。产生消极是因为组织的压力。⑤人可以自我控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工作的看法,是最重要的需要。⑥大多数人都有组织能力,现代工业社会还没有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基于Y理论,相应的管理理论是①管理者要综合利用人、财、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②管理者的任务,要给人安排最有吸引力和最有意义的工作,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③重视人的自身特征和需要,使人获得尊重等精神满足。④鼓励人们参于制定目标,参于管理,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人们,相信他们能管好。⑤用启发诱导代替命令服从。外部控制、操纵、说服、奖惩不是促使人们努力的唯一方法。
X理论强调外因和客观,把人放在被动地位。Y理论强调内因和主观,注重发挥人的主动性。麦格雷戈的这一学说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二)需要层次论。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所首创。他认为人的需要有5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①生理②安全③社交④尊重⑤自我实现。其含义是:①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②安全需要,包括心理安全与物质安全。如没有盗窃、威胁,预防事故,职业有保障,退休有保险。③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归属感,人与人之间有同情、互助、赞许。④尊重需要,受到别人尊重和自己内在的自尊心。⑤自我实现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觉得生活、工作有意义。
马斯洛认为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才会产生高级需要。已经具备的需要的满足感,不再有激励作用。马斯洛的理论,有明显的缺点,但也有合理的部分。
(三)双因素理论。
196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也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他认为,企业中各种影响工作情绪的因素,可分为满意因素和保健因素。其中,成就感、责任感、赞赏、工作本身的内容使人满意、上进心等都是激励因素。具备这些因素,可以使人产生激励作用,加快人的进步。另外,管理体制,政策、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属于保健因素。如果这些得不到保证,人就会消极。可是如果满足了,也仅止于维持原状,不能使人振奋。我们认为,双因素是可以转化的。尤其要防止把起激励作用的因素转化成保健因素。本来实行有针对性的奖励。给人的虽然是物质,实际上物质是形式,精神上得到
十、对完成目标任务的激励。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的时候,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这里已经把对职工激励的原则讲明白了。
怎样看待职工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管理理论上有X理论,Y理论和Z理论还有需要的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我们对这些理论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X理论──Y理论。
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到1960年提出的。他认为,以前的企业管理基于对人性的错误认识,实行了错误的政策,这是X理论。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有6崐项:①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能逃避,就逃避工作。②人生来就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听从指挥。③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要。④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把个人安全看得高于一切。⑤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⑥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或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以X理论为指导,管理理论的要点是:①管理者以获得利润为出发点来运用人、财、物。②管理在于指导人如何工作,激发热情,严格控制行动,纠正不适宜的行为,使人尽可能符合组织的需要。③视人如物,忽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只重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把金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奖惩作为协调行为的主要管制手段。④订有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领导的权威和严密的控制体系来保证组织目标。⑤采用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①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②在适当的条件下,人愿意而且可以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只关心个人安全,是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本性。③个人的欲望、需要与组织欲望、需要没有矛盾,管理适当,就可以统一起来。④人并非生来就抵触组织目标。产生消极是因为组织的压力。⑤人可以自我控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工作的看法,是最重要的需要。⑥大多数人都有组织能力,现代工业社会还没有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基于Y理论,相应的管理理论是①管理者要综合利用人、财、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②管理者的任务,要给人安排最有吸引力和最有意义的工作,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③重视人的自身特征和需要,使人获得尊重等精神满足。④鼓励人们参于制定目标,参于管理,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人们,相信他们能管好。⑤用启发诱导代替命令服从。外部控制、操纵、说服、奖惩不是促使人们努力的唯一方法。
X理论强调外因和客观,把人放在被动地位。Y理论强调内因和主观,注重发挥人的主动性。麦格雷戈的这一学说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二)需要层次论。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所首创。他认为人的需要有5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①生理②安全③社交④尊重⑤自我实现。其含义是:①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②安全需要,包括心理安全与物质安全。如没有盗窃、威胁,预防事故,职业有保障,退休有保险。③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归属感,人与人之间有同情、互助、赞许。④尊重需要,受到别人尊重和自己内在的自尊心。⑤自我实现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觉得生活、工作有意义。
马斯洛认为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才会产生高级需要。已经具备的需要的满足感,不再有激励作用。马斯洛的理论,有明显的缺点,但也有合理的部分。
(三)双因素理论。
196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也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他认为,企业中各种影响工作情绪的因素,可分为满意因素和保健因素。其中,成就感、责任感、赞赏、工作本身的内容使人满意、上进心等都是激励因素。具备这些因素,可以使人产生激励作用,加快人的进步。另外,管理体制,政策、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属于保健因素。如果这些得不到保证,人就会消极。可是如果满足了,也仅止于维持原状,不能使人振奋。我们认为,双因素是可以转化的。尤其要防止把起激励作用的因素转化成保健因素。本来实行有针对性的奖励。给人的虽然是物质,实际上物质是形式,精神上得到
下一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