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模式评析(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3-05

      (3)注重发挥学生“情意因素”的积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14]。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共同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情意因素不仅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还对形成学生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赞可夫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病之一就是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而情感教学则非常注重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意志力量,努力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意活动的状态,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14]情感性教学一方面把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和效率的手段,但应当注意的是情感的激发和调动是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服务的,单就这一点而言,情感性教学较之传统教学也是一大进步。不仅如此,“情感性教学另一方面是以直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为目的的,在这里情感发展本身即是教学的目标”[14]。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情意因素”的认识及其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情意因素的内涵而言,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且将情感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相提并论,这表明情感同态度、价值观同等重要,而情感发展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虽然情感教学作为一种中小学教学改革模式,强调将情感看作是重要的教学因素,并且提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但是,就中国当前学校教学实践来看,情感教学仍然是“软肋”,其不足95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过于注重认知训练而忽略情感培养。在中国,应试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典型表现形式,其关注的主要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科技理性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科技可以改变一切,也能造就美好的世界,于是,技术性学科成为学校的重要课程,加上人文精神的低迷,导致中小学教学改革主要关注的是认知训练,而情感的养成则成为认知训练的附庸,其结果是有抑郁、孤僻、自卑、胆怯、自私、冷漠、不诚实、不自信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量存在。这实际上从另一方面说明,实施情感教学已刻不容缓。
      (2)情感教学内容被思想政治教育所掩盖。情感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情感培养为重点,以道德养成为目的。但是,现实中的情感教学却充斥着大量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的内容,甚至一些虚假、陈旧的思想内容成为教学的重点。这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3)情感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情感教学强调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因此,注重潜移默化应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方式,而体验则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然而,现实的情感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以教师说教为主,以形式化的小组合作为主,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是今后情感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总之,学生情感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通过实施情感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只关注认知发展和知识传递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由于情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因此,未来的情感教学也必然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对情感教学及其相关的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理论观点明晰化,关注学生情感在现实中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注重情感的多样性与个性化,注重情感教学方式的针对性。
      四、主体性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则有着多种途径与方式,而主体性教学改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有着多样化的以主体性教学为名的改革模式,而由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主持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即“主体性教学改革实验”,则成为影响力最大且至今仍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项教学改革模式。主体性教学的“衍生”与发展,以当代西方教学改革经验和哲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当代发展现状,确立了两个基本主题:一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为目的。其实,这两个主题是相辅相成的,即教学既依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又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为目的。基于这样的主题,主体性教学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的核心观点是:学生主体是指“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人,主要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15]。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发展性。主体性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教学理念:第一,让学生成为主体。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理论界出现了关于教学主体的讨论,其基本的观点是,学生主体是相对而言的。所谓学生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此,主体性教学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更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主体,并不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根本。具体而言,“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16]。传统教学常常将学生看作是接受知06识的容器,认为学生只能不断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因此传统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而忽略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主体性教学则提出,教师应当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向,即转向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第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意味着促使学生以独立个体的角色主动参与教学。主体性教学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如果脱离学生的主动参与,则不称其为主体性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应当做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切实理解、掌握知识,进而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如果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均是书本上的外在于自己的知识,那么他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去“掌握”。当今教学的主要“缺憾”在于学生对知识的背景、产生缺乏认识与体验,导致学生缺少探究精神,缺乏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在创新能力上显得不足。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有人总结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几种形式:“创设情境—初步参与,引导自学—独立参与,组织交往—合作参与,精讲解疑—深入参与”[17]。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第三,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认为,教学是基于知识传递的合作与交往过程。“教学就是合作与交往”已经成为当今教学认识论的主要观点,合作与交往的价值体现在能够使学生通过他人反观自己,以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养成积极的自我体验、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还可以在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学习的问题上,而忽略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小组成员的安排,并注重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第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不是复制知识,而是自主建构知识、“体悟”科学方法的过程,是一种“自主”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与反思学习结果。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任何权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让学生在预习、上课、练习等环节都能自我调控。第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上,而且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上。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与发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和体验性。第六,让学生体验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若能体验成功,就会激起无穷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18]让学生体验成功就是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各环节的组织上兼顾学生的心理,而且要求教师在评价方式上作出改变。根据主体性教学理念,我国中小学开展了主体性教学实践,并总结出一套主体性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操作程序。概括起来,主体性教学的操作程序如下: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主体性教学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而要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则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以及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在主体性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试验、提问、设置矛盾冲突等。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而要达成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明确目标主要针对现实的中小学教学中多数教师不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清楚、出现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情况而提出的。16
      (2)主动参与。主动参与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课堂规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精心安排教学进程与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去解决与探究,进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