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庆临汀志》研究(8)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要录》卷172)。此均有可能为抄手之误。惟上官惇复、《福建通志》卷26、《江南通志》卷101、《万姓统谱》卷134均作上官复;疑宋本《临汀志》因避宋光宗赵惇名讳,作缺字,《大典》编者已补“惇”字。而诸书未审乃避讳。当然,也有可能为《临汀志》衍字,姑考异存疑。
《临汀志》北宋知州题名录收39人,其中11人时间有误,其原排列的到离任时间表全被打乱。另有2人乃漏录○30,《临汀志》知州北宋题名录至少半数以上人有问题。南宋知州题名也有一些问题,限于篇幅,勿再一一罗列。通判、县令题名则尤为疏略,姑置勿论。进士题名虽有小传,却也颇成问题。这就启示我们:即使是宋元方志,在使用时也需考证。
三、从《临汀志》看《全宋诗》的修纂
《大典》本《临汀志》收宋人诗凡100余首(包括联、句),涉及作主50人。就当时《临汀集》所收的宋人汀州诗而言,可谓十不及一。如郭祥正和陈轩的唱酬诗就多达100余首,郭氏汀州诗今存《青山集》、《续集》者就有数十首之多,而陈轩诗则多已佚。其中郭祥正、洪刍、蒋之奇、李纲等4人或因文集尚存,或因数量较多,未及考核,仅对只有少量佚诗或联句的其余46人对照《全宋诗》进行了查核。就发现小传失考、误收重出、失收漏辑、版本校勘等四方面的许多问题。《大典》是《全宋诗》编者辑佚的主要来源之一,《临汀志》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大典》中,是《全宋诗》编者使用较好的一部书,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今分述如下。首列作者姓名,标以《全宋诗》卷数,括注是书册、页码,以斜线分隔,再加考订。
(1)方开之 《全宋诗》卷1661(29/18602)方开之小传云:“后通判汀州”。据《临汀志·通判题名》为政和七年(1117),此失考时间,应补。《南安岩》诗,据《纪胜》卷132收入,开庆志失收。
(2)张宪武 《全宋诗》卷1661(29/18610)收张宪武诗、联句各一。其小传可补:字演翁,绍兴九年(1139)知汀州。编者小传未用始出史料(《大典》卷7891引《临汀志》),殆失考。其所录诗《临汀志》题作《题六柳堂》,极是。宋人无直呼交游名之理,诗拟题中“王宗哲”三字应删。诗中首联“鸣”字,开庆志作“名”,“归家”,作“归来”,义胜。见《大典》卷7894,《辑佚》页1426。又小传称其南平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而《福建通志》卷33却作瓯宁人,宣和二年(1120)进士。特录以考异。
(3)林乔 《全宋诗》卷3420(65/40657)小传称其泉州人,开庆志则称其三山(福州)人,俟考。(《大典》卷7891,《辑佚》页1245)。
(4)蔡隽 《全宋诗》卷2888(55/34442)据嘉靖《汀州府志》卷17录其诗一首,拟题有误。应作:《追和前守陈元舆题汀州苍玉洞》或去“和陈轩”三字。次句“崩云”,《临汀志》作“穿云”,义长。据《大典》卷7891,《辑佚》页1247校。
(5)朱诜 《全宋诗》卷3755(72/45283)据《诗苑众芳》收其诗二首,作者小传失考宦历及时代,误系于不知时代者流。今考《大典》卷7893引《临汀志·郡县官题名》:宝祐四年(1256)十月,以朝散大夫知汀州,六年十一月任满交政。《大典》卷7240引《临汀志》存其佚诗《清心堂》一首,为《全宋诗》失收,今补录如下:“千里有余刃,一堂聊赏心。庭虚延远吹,簷敞受繁阴。休吏帘初下,忘怀机自沉。人间足尘土,无路到滑襟。”
(6)刘峤 《全宋诗》卷1405(24/16165)小传中“北部”,乃“比部”之刊误;又,“朝散大夫”下应加顿号。其宦历时间多可考,如其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乃绍兴元年(1131)十一月(《北山集》卷27制词);除福建提刑,为绍兴二年六月到任(《淳熙三山志》卷25)。
(7)林东乔 《全宋诗》卷780(13/9035)小传称:“治平中知汀州”,误。如上所考,据《长编》卷196,林嘉祐七年二月前已在知汀州任。小传不应误据后出之光绪《长汀县志》。
(8)李存贤 《全宋诗》卷1264(21/14250)据光绪《长汀县志》作元祐间知县,但《大典》卷7893引《临汀志·知县题名》作元祐三年(1088),应据改。另,编者拟题作:《和林东乔东禅院》,大误。应作《追和前守林公东禅院》。
(9)刘弼 《全宋诗》卷3772(72/45499)无小传,列入生平无可考者。殆失考。检四库本《福建通志》卷33《进士题名》:刘弼,治平四年(1067)进士,龙溪县人,赠朝奉郎。则其为北宋中期人。可按时代前移入编。
(10)石民英 《全宋诗》卷671(12/7831)小传云其熙宁元年(1068)知汀州,但核《临汀志·知州题名》乃熙宁五年(1072)知,且误录《大典》卷数为7892,知州题名,实在卷7893。照抄已有二误。据上文所考:石民英至和二年(1055)二月前已在知州任所(见《长编》卷178)。
(12)宋思远 《全宋诗》卷2669(50/31352)小传首句“思远”,刊误作“思达”;“汀州”,又误刊为“汀洲”。亟应订正。
(13)汤莘叟 《全宋诗》卷1971(35/22085)据《方舆胜览》卷13收其《马上吟》诗一首,第三句“日欲上”,乃“日初上”之讹,惜编者未能据《大典》卷7894引《临汀志·进士题名》校改。据同上收其《幽居》一联,又将《临汀志》编者之语“晚年自述”四字阑入诗题。又,其小传云“为饶州推官”,《临汀志》“为”作“终”〔官〕,文义大相径庭。《大典》卷9764今存其《震山岩》诗一首,《全宋诗》失收,今补录如下:“地胜藏无隐,能来有化成。酒无多酌我,物有不平鸣。水涸双溪断,烟空叠嶂晴。云霄期万里,胸次得纵横。”岩在袁州宜春县,则汤似曾宦游其地。
(14)赵善晤 《全宋诗》卷2785(53/32975)据《八闽通志》录其诗一首,实乃同题诗二首之二联。见《大典》卷7892引《临汀志·贡院》:“壬子科郡倅赵公善晤董试,留题二诗,甚脍炙人口,略云……。”此乃不引始出资料之失。
(15)陈晔 《全宋诗》卷2660(50/31187)小传至少还可补:嘉泰二年(1202),除四川总领(《朝野杂记》甲集卷16《钱引兑监界》);开禧二年(1206)五月,因籴军粮粗恶,贻误军机,追三官放罢,沅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2)。《全宋诗》(页31189)录其所谓《义松亭》诗一联,实大误。其诗今存,惜编者失考,又误将前四句题为《苍玉亭》误收于《全宋诗》卷726陈轩(12/8400)。乃既误收又重出之例。《舆地纪胜》卷132(中华书局影印本页3799)题作:《我爱汀州好》,诗云:“我爱汀州好,山川秀所钟。阁前横氵矞 水(云骧阁),亭畔列奇峰(苍玉亭)。古驿森慈竹(临汀驿),莲城挺义松(莲城县有义松)。”方按:括号中为原注,疑仍佚一联。另外,又失收《东山堂》佚句“常留绿野春光在”,见《大典》卷7892(《辑佚》页1306)。令人费解的是:同页之同题诗佚句一联却又被收入。
(16)施子安 《全宋诗》卷1031(18/11782)据《大典》卷7892引《临汀志》录其二联诗句,小传云:约神、哲宗时人,未审何据?此赋《东禅院》(联句)诗者凡6人,分属不同朝代之人。林、石仁宗时已知汀州,刘、李乃英宗、神宗、哲宗时人,洪刍乃两宋之际人。也许编者据此推测,但学术应凭考证立论,而不是臆测。
(17)陈孔硕 《全宋诗》卷2649陈孔硕(50/31043),编者据《大典》卷7894(《辑佚》页1428)收录佚诗句一联,拟题为《挽杨方》,乃误。宋人交游及挽诗无直呼其名之例,此乃常识。应改题为《挽杨运判子直》。通常称其官衔或字,或两者连用。
(18)邓春卿 《全宋诗》卷1149(19/12975)小传乃据《大典》卷7894引《临汀志》删润而成。但由于编者对宋代选举制度缺乏常识,将崇宁间诏举隐逸和大观年间诏举八行二事误合为一。举隐逸,乃崇宁间知州陈粹所为;举八行,为继任知州章清所为,判然二事,不应混为一谈。据《宋
《临汀志》北宋知州题名录收39人,其中11人时间有误,其原排列的到离任时间表全被打乱。另有2人乃漏录○30,《临汀志》知州北宋题名录至少半数以上人有问题。南宋知州题名也有一些问题,限于篇幅,勿再一一罗列。通判、县令题名则尤为疏略,姑置勿论。进士题名虽有小传,却也颇成问题。这就启示我们:即使是宋元方志,在使用时也需考证。
三、从《临汀志》看《全宋诗》的修纂
《大典》本《临汀志》收宋人诗凡100余首(包括联、句),涉及作主50人。就当时《临汀集》所收的宋人汀州诗而言,可谓十不及一。如郭祥正和陈轩的唱酬诗就多达100余首,郭氏汀州诗今存《青山集》、《续集》者就有数十首之多,而陈轩诗则多已佚。其中郭祥正、洪刍、蒋之奇、李纲等4人或因文集尚存,或因数量较多,未及考核,仅对只有少量佚诗或联句的其余46人对照《全宋诗》进行了查核。就发现小传失考、误收重出、失收漏辑、版本校勘等四方面的许多问题。《大典》是《全宋诗》编者辑佚的主要来源之一,《临汀志》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大典》中,是《全宋诗》编者使用较好的一部书,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今分述如下。首列作者姓名,标以《全宋诗》卷数,括注是书册、页码,以斜线分隔,再加考订。
(1)方开之 《全宋诗》卷1661(29/18602)方开之小传云:“后通判汀州”。据《临汀志·通判题名》为政和七年(1117),此失考时间,应补。《南安岩》诗,据《纪胜》卷132收入,开庆志失收。
(2)张宪武 《全宋诗》卷1661(29/18610)收张宪武诗、联句各一。其小传可补:字演翁,绍兴九年(1139)知汀州。编者小传未用始出史料(《大典》卷7891引《临汀志》),殆失考。其所录诗《临汀志》题作《题六柳堂》,极是。宋人无直呼交游名之理,诗拟题中“王宗哲”三字应删。诗中首联“鸣”字,开庆志作“名”,“归家”,作“归来”,义胜。见《大典》卷7894,《辑佚》页1426。又小传称其南平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而《福建通志》卷33却作瓯宁人,宣和二年(1120)进士。特录以考异。
(3)林乔 《全宋诗》卷3420(65/40657)小传称其泉州人,开庆志则称其三山(福州)人,俟考。(《大典》卷7891,《辑佚》页1245)。
(4)蔡隽 《全宋诗》卷2888(55/34442)据嘉靖《汀州府志》卷17录其诗一首,拟题有误。应作:《追和前守陈元舆题汀州苍玉洞》或去“和陈轩”三字。次句“崩云”,《临汀志》作“穿云”,义长。据《大典》卷7891,《辑佚》页1247校。
(5)朱诜 《全宋诗》卷3755(72/45283)据《诗苑众芳》收其诗二首,作者小传失考宦历及时代,误系于不知时代者流。今考《大典》卷7893引《临汀志·郡县官题名》:宝祐四年(1256)十月,以朝散大夫知汀州,六年十一月任满交政。《大典》卷7240引《临汀志》存其佚诗《清心堂》一首,为《全宋诗》失收,今补录如下:“千里有余刃,一堂聊赏心。庭虚延远吹,簷敞受繁阴。休吏帘初下,忘怀机自沉。人间足尘土,无路到滑襟。”
(6)刘峤 《全宋诗》卷1405(24/16165)小传中“北部”,乃“比部”之刊误;又,“朝散大夫”下应加顿号。其宦历时间多可考,如其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乃绍兴元年(1131)十一月(《北山集》卷27制词);除福建提刑,为绍兴二年六月到任(《淳熙三山志》卷25)。
(7)林东乔 《全宋诗》卷780(13/9035)小传称:“治平中知汀州”,误。如上所考,据《长编》卷196,林嘉祐七年二月前已在知汀州任。小传不应误据后出之光绪《长汀县志》。
(8)李存贤 《全宋诗》卷1264(21/14250)据光绪《长汀县志》作元祐间知县,但《大典》卷7893引《临汀志·知县题名》作元祐三年(1088),应据改。另,编者拟题作:《和林东乔东禅院》,大误。应作《追和前守林公东禅院》。
(9)刘弼 《全宋诗》卷3772(72/45499)无小传,列入生平无可考者。殆失考。检四库本《福建通志》卷33《进士题名》:刘弼,治平四年(1067)进士,龙溪县人,赠朝奉郎。则其为北宋中期人。可按时代前移入编。
(10)石民英 《全宋诗》卷671(12/7831)小传云其熙宁元年(1068)知汀州,但核《临汀志·知州题名》乃熙宁五年(1072)知,且误录《大典》卷数为7892,知州题名,实在卷7893。照抄已有二误。据上文所考:石民英至和二年(1055)二月前已在知州任所(见《长编》卷178)。
(12)宋思远 《全宋诗》卷2669(50/31352)小传首句“思远”,刊误作“思达”;“汀州”,又误刊为“汀洲”。亟应订正。
(13)汤莘叟 《全宋诗》卷1971(35/22085)据《方舆胜览》卷13收其《马上吟》诗一首,第三句“日欲上”,乃“日初上”之讹,惜编者未能据《大典》卷7894引《临汀志·进士题名》校改。据同上收其《幽居》一联,又将《临汀志》编者之语“晚年自述”四字阑入诗题。又,其小传云“为饶州推官”,《临汀志》“为”作“终”〔官〕,文义大相径庭。《大典》卷9764今存其《震山岩》诗一首,《全宋诗》失收,今补录如下:“地胜藏无隐,能来有化成。酒无多酌我,物有不平鸣。水涸双溪断,烟空叠嶂晴。云霄期万里,胸次得纵横。”岩在袁州宜春县,则汤似曾宦游其地。
(14)赵善晤 《全宋诗》卷2785(53/32975)据《八闽通志》录其诗一首,实乃同题诗二首之二联。见《大典》卷7892引《临汀志·贡院》:“壬子科郡倅赵公善晤董试,留题二诗,甚脍炙人口,略云……。”此乃不引始出资料之失。
(15)陈晔 《全宋诗》卷2660(50/31187)小传至少还可补:嘉泰二年(1202),除四川总领(《朝野杂记》甲集卷16《钱引兑监界》);开禧二年(1206)五月,因籴军粮粗恶,贻误军机,追三官放罢,沅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2)。《全宋诗》(页31189)录其所谓《义松亭》诗一联,实大误。其诗今存,惜编者失考,又误将前四句题为《苍玉亭》误收于《全宋诗》卷726陈轩(12/8400)。乃既误收又重出之例。《舆地纪胜》卷132(中华书局影印本页3799)题作:《我爱汀州好》,诗云:“我爱汀州好,山川秀所钟。阁前横氵矞 水(云骧阁),亭畔列奇峰(苍玉亭)。古驿森慈竹(临汀驿),莲城挺义松(莲城县有义松)。”方按:括号中为原注,疑仍佚一联。另外,又失收《东山堂》佚句“常留绿野春光在”,见《大典》卷7892(《辑佚》页1306)。令人费解的是:同页之同题诗佚句一联却又被收入。
(16)施子安 《全宋诗》卷1031(18/11782)据《大典》卷7892引《临汀志》录其二联诗句,小传云:约神、哲宗时人,未审何据?此赋《东禅院》(联句)诗者凡6人,分属不同朝代之人。林、石仁宗时已知汀州,刘、李乃英宗、神宗、哲宗时人,洪刍乃两宋之际人。也许编者据此推测,但学术应凭考证立论,而不是臆测。
(17)陈孔硕 《全宋诗》卷2649陈孔硕(50/31043),编者据《大典》卷7894(《辑佚》页1428)收录佚诗句一联,拟题为《挽杨方》,乃误。宋人交游及挽诗无直呼其名之例,此乃常识。应改题为《挽杨运判子直》。通常称其官衔或字,或两者连用。
(18)邓春卿 《全宋诗》卷1149(19/12975)小传乃据《大典》卷7894引《临汀志》删润而成。但由于编者对宋代选举制度缺乏常识,将崇宁间诏举隐逸和大观年间诏举八行二事误合为一。举隐逸,乃崇宁间知州陈粹所为;举八行,为继任知州章清所为,判然二事,不应混为一谈。据《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