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8)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5027;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卷3,〈賈至〉(傅璇琮撰),頁480-2;《三國志》,卷10,頁326-32;《北史》,卷27,頁980-2(賈彝家族);卷47,頁1730-4(賈思同兄弟);《南史》,卷59頁1462。傳世唐宋郡望資料中都無長樂賈氏。敦煌寫本斯五八六一號〈天下姓望氏族譜殘卷〉說,賈姓有三望,其中兩個是河東郡和平陽郡,另一只殘「武」字,應是武威郡。由此看來,長樂賈氏似非頭等高門。參見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蹟釋錄》,第一輯,頁89。又,《元和姓纂(附四校記)》頁1044說,長樂隸屬相州。案,十六國時期以後始有相州,在冀州西南,不知《姓纂》所言,是否有誤。
[10]姚薇元,《北朝胡姓考》,頁38-52。另參蘇慶彬,《兩漢迄五代入居中國之蕃人氏族研究──兩漢至五代蕃姓錄》,頁366-73。關於獨孤及家自述先系原出後漢宗室的資料,見羅聯添,〈獨孤及考證〉,頁21。羅先生相信獨孤家的說法。
[11]姚薇元,《北朝胡姓考》,頁157-60。
[12]羅聯添,〈獨孤及考證〉,頁21-3。
[13]顏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全唐文》,卷344。
[14]《舊唐書》,卷190下,頁5049;《新唐書》,卷203,頁5777-8;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全唐文》,卷518。
[15]《新唐書》,卷72下,頁2800。
[16]參考神田喜一郎,〈梁肅年譜〉,頁261-2;郭中翰,《中唐梁肅(753-793):大曆、貞元間的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第一章第一節;陳弱水,〈從〈唐晅〉看唐代士族生活與心態的幾個方面〉,頁8-9。
[17]李舟生平的研究,參見陳冠明,〈李舟行年考〉,頁59-94;David McMullen, “Li Chou, A Forgotten Agnostic of the Late-Eighth Century,” pp. 60-85。李舟的家譜,則見《新唐書》,卷72上,頁2443-64。
[18]《新唐書》,卷72下,頁2814。
[19]岑仲勉,〈唐集質疑〉,頁16-17「中唐四李觀」;頁50-2,「李觀疑年」。
[20]參考岑仲勉,〈唐集質疑〉,頁54-7「韓愈河南河陽人」;羅聯添,《韓愈研究》,頁1-8;〔唐〕林寶撰,岑仲勉校記,郁賢皓、陶敏整理,孫望審訂,《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卷4,頁480-97;《新唐書》,卷73上,頁2854-73;《魏書》,卷51,頁1127-9;《北史》,卷37,頁1349-51。又,從韓耆到韓愈歷時約四百年,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只有八世,似不合常理。依韓愈所作〈虢州司戶韓府君墓誌銘〉推算,應為九世,或許是對的。見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卷7。
[21]李翱,《李文公集》,卷11,〈皇祖實錄〉;卷14,〈叔氏墓誌〉;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卷7,〈故貝州司法參軍李君墓誌銘〉。
[22]關於皇甫湜的資料,參看皇甫湜,〈東還賦〉(《全唐文》卷685),〈唐故著作左郎顧況集序〉(《全唐文》卷686),〈悲汝南子桑文〉(《全唐文》卷687);《新唐書》,卷176,頁5267。王涯的家世資料見《新唐書》,卷72中,頁2642-7;劉禹錫,〈代郡開國公王氏先廟碑〉,《劉禹錫集》,頁19-22;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卷5,〈王涯〉(吳汝煜、胡可先撰),頁419-20。
[23]參見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卷5,〈呂溫〉(劉德重撰),頁537-9:劉德重,〈呂溫生平事跡考辨〉,頁232-3;柳宗元,《柳宗元集》,〈呂侍御恭墓誌〉,頁255。呂溫之弟呂讓的墓誌說,其曾祖名崇嗣,以經術聞,未出仕,呂家可能是長居鄉里。見〈唐故中散大夫秘書監致仕……東平呂府君墓誌銘并序〉,在周紹良主編,趙超副主編,《唐代墓誌彙編》,頁2334。
[24]Jo-shui Chen, Liu Tsung-yü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 773-819, pp. 34-9.
[25]參考卞孝萱,《劉禹錫叢考》,〈父系考〉,頁1-6;劉禹錫,〈子劉子自傳〉,《劉禹錫集》,頁19-22。
[26]《全唐文》,卷409。
[27]同上,卷409,卷518。
[28]李舟,〈唐故常州刺史獨孤及公文集序〉,在獨孤及,《毘陵集》,目錄前。「唯獨孤至之常州刺史」之句,似不甚通,《文苑英華》卷702、《全唐文》卷443同文,都寫作「唯獨孤至常州刺史」,較合文理。
[29]《全唐文》,卷523。
[30]《全唐文》,卷523,〈右補闕翰林學士梁君墓誌〉。
[31]柳冕的文學思想及若干相關問題,見俞紀東,〈柳冕文論為韓愈所本說質疑〉,頁181-92。另見王運熙、楊明,《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頁468-73。
[32]參考《舊唐書》,卷149,頁4030-3;《新唐書》,卷132,頁4537-8;柳宗元,《柳宗元集》,〈先君石表陰先友記〉,頁306;俞紀東,〈柳冕文論為韓愈所本說質疑〉,頁192。柳冕沒有詩傳世,《全唐文》卷527所收的文章,全為應用性的。
[33]《全唐文》,卷527。
[34]《新唐書》,卷73上,頁2835-46;王運熙、楊明,《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頁581-2。
[35]羅根澤,《隋唐文學批評史》,頁103;羅聯添,〈論唐代古文運動〉,頁17-19。
[36]簡單地說,宋之問出身北方小族;張說是北方人,自稱范陽張氏,大約為冒託;陳子昂和李白是蜀人;張九齡的故鄉在今天的廣東韶關;孟浩然、岑參均為襄陽人;沈佺期家本出吳興;杜甫祖先久住襄陽,曾祖時開始定居於現在的河南鞏縣,似與南方文化關係較深。參考〔唐〕林寶撰,岑仲勉校記,郁賢皓、陶敏整理,孫望審訂,《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卷7,頁1144-5(沈佺期);卷8,頁1171(宋之問);陳祖言,《張說年譜》,頁1-3;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卷1,〈杜審言〉(傅璇琮撰),頁66-7;卷2,〈杜甫〉(傅璇琮撰),頁401。
[37]高侃兩《唐書》均無傳,重要事蹟可參見《舊唐書》,卷4,頁68;卷5,頁97;卷84,頁2798;卷190中,頁5027。
[38]姚合,《極玄集》,在傅璇琮編,《唐人選唐詩新編》,頁539。
[39]以上論述,參考蔣寅,《大曆詩人研究》,頁169-76;儲仲君,〈大曆十才子的創作活動探索〉,頁58-63。
[40]《新唐書》,卷72上,頁2534。
[41]同上,卷73上,頁2932。
[42]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卷4,〈吉中孚〉(儲仲君撰),頁13-14。
[43]參考同上,〈韓翃〉(傅璇琮撰),頁20-1。此文說昌黎為韓翃託言之郡望,不足為憑,其實南陽也是韓氏著望。見〔唐〕林寶撰,岑仲勉校記,郁賢皓、陶敏整理,孫望審訂,《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卷4,頁482。
[44]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卷4,〈錢起〉(傅璇琮撰),頁35-6。
[45]同上,〈司空曙〉(傅璇琮撰),頁47-9。廣平郡望資料可見池田溫,〈唐代の郡望表──九‧十世紀の敦煌寫本を中心として小野(上)〉,頁330(《廣韻》);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蹟釋錄》,第一輯,頁85(北圖位字79號〈天下姓望氏族譜殘卷〉),頁94(斯二○五二號〈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一卷并序〉)。
[46]《新唐書》,卷75上,頁3367-70;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苗發〉(儲仲君撰撰),頁57-8。
[47]《新唐書》,卷72下,頁2784。
[48]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卷4,〈耿湋〉(傅璇琮撰),頁30。
[49]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卷2,〈包融〉(傅璇琮撰),頁225。包融為包何、包佶之父。
[50]李紓曾祖為高宗朝宰相李敬玄。他本為寒門,以久掌銓選,人多依附,並與趙郡李氏合譜。見《舊唐書》,卷81,頁2754-6;《新唐書》,卷106,頁4052-3。《新唐書》李敬玄傳雖然明說他係冒稱趙郡李氏,該書〈宰相世系表〉仍然把李敬玄家人列為趙郡李氏南祖之後,可見〈宰相世系表〉只是直抄家譜,並不加考證檢別,使用時須小心。參考《新唐書》,卷72上,頁2480-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