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是我们党领导成立的培养东北军政千部的基地。该校在教学安排上,不但系统讲授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史,而且还专门开设红军长征史、《八一宣言》、东北的历史和地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及国民党的卖国行径等专题课程。著名历史文学家郭沫若在重庆坚持以笔作刀枪,写出《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五部大型历史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人们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起到激励人心、焕发民众抗战热忱的宣传效果。
1944年,郭沫若还以历史为依据写了《甲申二百年祭))一文,运用唯物史观对明末农民战争予以分析评价。由于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被我们党作为延安整风运动中对党员干部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文献,列为整风文件之一。另外,革命史学工作者李平心、韩启农等也编写出版了一批史学著作。李平心所著的《中国现代史初稿》、《论新中国》两部历史著作,运用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革命运动近百年的历史事实,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新中国成长的道路,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批驳了国民党政府在皖南事变前后的倒行逆施。韩启农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讲话》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大众历史知识普及读本,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列为历史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在对群众广泛开展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鼓舞了广大民众抗战必胜的昂扬斗志。
三、党在抗战时期历史教育活动的特点
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广泛参与性花大特点,为我们今天开展历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性是指我们党把对历史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活动与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训紧密结合,改变了以往党内不大注重学习研究历史的状况,并从理论上对学习研究历史与加强党建和党的团结统一、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辩证关系加以科学阐释,恢复了历史教育应有的重要地位,肯定了历史教育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这些具有创新性的发展使历史教育成为今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实践性是指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注意把历史教育与动员广大群众奋起救亡图存相结合,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利用历史著作、历史教材、历史文学、历史话剧、历史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知识,教育广大民众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歌颂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为抗口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广泛参与性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了党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黄金时期。在历史教育活动中,既有党的高级领导人直接参与,又有党和军队的高、中级干部直接参与,还有普通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直接参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张闻天、王稼祥、陈石、邓小平等党的重要领导人对党的历史教育活动都作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毛泽东,不但亲自参加历史教育实践活动,还进行了大量的历史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在延安整风中,对高级干部的历史教育抓得富有成效,这与党中央当时规定历史教育以高级干部为主要学习对象的要求密不可分。各个根据地根据中央的指示,也自上而下地广泛开展整风教育,将历史教育普及到每个党员干部。无论在根据地,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我们党领导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总能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使历史教育成为我们党打击敌人,团结发动广大民众起来抗战的锐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