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改革(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通过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前提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改革观。要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等各种突出的社会问题。
  2.加快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对策分析
  (1)推行政务工作电子化,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采用吉林大学张锐昕教授的定义: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加之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失灵现象,很容易削弱政府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控制能力,从而降低政府经济宏观调控效率和水平,导致“政府失灵”。电子政务的实施不仅可将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充分开发利用,并通过信息适时、准确的发布,引导市场竞争向规范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子政务的推进过程中,通过对决策权的分化,决策者
  有限理性的改进,决策与执行的界限模糊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避免仅依靠经验和信息不足而导致盲目决策的现象。政府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对服务对象情况的掌握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逐步摆脱层级节制的官僚体制,以分权、参与的管理,实现管理权和管理责任下移,为行政人员增强公共服务绩效创造条件。政府社会管理方式要从“重管制,轻服务”向“管制”与“服务”并重转变;以行政干预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转变;从政府生产向政府提供服务来转变。
  (2)更新执政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就是要实现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就要求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服务则是当今政府的主要职能;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政府的一切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利益,要求政府从过去的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即要求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在推行公共服务型模式的进程中,要注意目标实现度的选择,发展是不平衡的,要把服务不仅放在大企业上,更要放在广大人民群众上,要关怀弱势群体。这就是服务要以人为本,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人类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的能力,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要使政府从行政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从旧式发展观、片面政绩观向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转变;从提供经济物品向提供制度物品转变;从集中管制型向依靠市场调控型转变。
  (3)加强主要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当前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职能缺失现象。例如在公众生命财产等安全保障表现为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缺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公众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存在后顾之忧;有不少公众生活困难,弱势群体得不到有效救助;农村家庭子女辍学的现象存在,城镇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就业压力大,失业带来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严重,农村征地农民得不到合理补偿,乱集资、乱摊派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事业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娱乐服务设施、养老护幼与残疾人服务设施短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所以,当前政府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公共服务的职能:强化劳动就业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劳动就业政策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卫生服务职能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强化收入分配职能,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构筑有效的公共帮助机制,维护与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