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出的条件不同。“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是基于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积累的基础上,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外交策略。其内渡中包含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其宗旨是为了发展自己,增强白身的实力。实际上是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策略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是与现在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相适应的一种外交战略。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则是国际社会不同利益取向的力量之间反复博弈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要想对这种客观存在的认识达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需要提出者对国际社会的全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智慧。
3.两者的历史使命不同。“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是出于我国外交战略的需要,它的目的是为了回应“中国威胁论”,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继续坚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是邓小平对国际社会洞悉后提出来的,它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土义道路产生的国际条件,是指导我们制定内外战略的基本依据之一。
4.实质不同。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4世纪里建立起来的强大物质基础的必然结果,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和平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意。“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实质是对国际形势的一种切合实际的判断。
5.内涵不同。“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在于我们中国坚持的是一条与国际社会的主题相一致的和平、发展的道路,即争取有利于国内建设的和平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来发展自己,赶超发达国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的内涵是:整个世界虽然局部战争仍旧此起彼伏,但总体来说和平是土流,要求和平、争取和平的力量是主流;各个国家都在全球化背景下努力发展自己,而第二世界国家的发展由于关系着未来整个世界的发展而显得尤其迫切。
三、“和平发展道路”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两个概念的联系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是“和平发展道路”产生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后者是以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为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对外更强调中国继续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和平的方式而不是战争的方式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争取一个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即“和平发展道路”既服务于时代主题,义坚持了时代主题。两者既是层次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一脉相承于国际社会的大环境。因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提和出发点,因此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四、结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邓小平领导中国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实践,来自于十一届二中全会前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和对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止确判断。即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最初背景是世界总体局势是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战争、中国当时面临的迫切任务和国际潮流都要求中国发展自己,而不是准备战争。就在中国在实践中摸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道路的进程中,苏联和东欧发生了剧变。这时,国际社会主义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要求中国出来代替苏联充当社会土义的“老大哥”,挑社会主义这杆大旗。邓小平针对冷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形势,再次做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认为世界大战仍旧扫一不起来,中国的内、外条件决定了中国的任务还是理头发展自己,而不是学前苏联。为此,他提出了中国“不当头’,、“不扛旗”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二十八字”外交方针。从苏联解体到现在,又过了巧年,经过这巧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比冷战刚结束时有了更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变化使周边国家和世界上的大国,再也不能无视中国的强大了,于是“中国威胁论”开始泛滥。针对这种状况,胡锦涛上台后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为继续坚持邓小平的发展观,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对外战略取向是采取和平方式继续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