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作发展、把增长作为第一位的追求。“增长方式”主要是就增长过程中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的效率而言的。而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环境代价做大“蛋糕”的问题。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深刻地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以达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共产主义社会扬弃了私有制,自然和人的关系将发生根本变化。“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将完全抛弃资本主义关于自然界有用性的片面强调,彻底结束人类与自然对抗的历史,从而得以顺应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要求,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关系。自然不仅成为人的生活资料的来源,而且成为他们全面发展的源泉。自然界不单纯充当人的有用性资料,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人类发展资料的作用。通过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自然界成了充实和丰富人的世界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达到了高度和谐。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在总体的意义上强调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使人与自然矛盾真正得到根本上的解决,那么,科学发展观则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出发,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更为具体的发展方式和实现途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进程做出了切实努力。
1、要重新认识节约的经济价值。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着很大的资源压力,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我们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大力发展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十七大报告要求:“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发展环保产业。要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