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进程(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2.注重人本方面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人格的自我完善,强调“天人合一”,既肯定了人的价值,也肯定了自然的价值,要求人们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人的价值实际上是整体的人类的价值、人类的尊严。比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的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更接近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学说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不仅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处在同一进程中,也印证了这一双进程实现的可能。

  3.注重实践方面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在中国哲学中,实践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对“知行”及其关系的认识理解上。注重实践的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已经形成,如,墨家的生产实践、儒家的道德实践以及法家的政治实践,都在知行观上基本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文化自觉的态度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经过了一个由全面否定到重新诠释的过程。起先,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未能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把二者对峙起来,赞成和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分批判和拒斥。后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自觉意识到“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由之而始依据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与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自然演变过程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汇是一个思想的自觉创造过程。也正是这种高度的自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才使得这两种文化的交流融汇在较短时间里取得了重大成效。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双向选择和相互融合

  通过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而且有利于克服以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片面、简单和急于求成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健康发展,同时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丰富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实践的经验总结,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而约、深而厚,哲学法制、军事政治、农商经济、科技工艺、礼仪风情等等,其中包含着大量值得批判吸收的优秀成份。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开放性,决定了它是理论与实践、一般与具体、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离开对全人类文明的批判借鉴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达到规律性的科学认知,更不会形成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导思想;离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消化,马克思主义就不会实现在中国的运用并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无法深入。
  (二)以马克思主义扬弃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因此,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不仅要保留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更要不断剔除其中阻碍民族振兴的糟粕部分,这一选择过程就必须以符合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崭新文化作为参照。
  在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变革在各个方面已经并将更加深刻、广泛地发生推进着,新的文化理念将出现并支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新的生活、交往方式的确立也将进一步催生并影响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伦理观的形成。因此,我们更应该以全球文化发展的宽广视野理性认识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革命性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统一起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