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网络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
1.网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的新渠道
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信息更新及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已经El益成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载体和技术手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地了解,以便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在网上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来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网络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际效果。
网络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利用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从而使严肃的马克思主义内容生动有趣、使枯燥的理论变得丰富多彩、使单一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让大众在形象、生动、活泼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四。网络还具有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特点,大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大众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信息反馈,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方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网络提高了高校灌输教育的灵活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教育进网络,使学生走出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听报告、读专刊的教育方式的局限,可以利用网上浏览、网上留言、网上论坛、网上热线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齐全的方式接受教育。而且,随着网络多媒体动画技术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网络可以提供或虚拟社会生活的情境,从而增加思想政治灌输教育的信息量和生动性。运用网络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浓烈时代气息的技术手段开展灌输教育,能够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灌输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运用网络途径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实效性
1.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网站,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信息量
目前已经建立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网站很多,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中南大学的“升华网”网站、“上海红旗”、“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库”网站等。这些网站信息更新速度较快,利用其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量。在网站中可以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发表评论,进行网上调查或是进行网上对话交流。通过这些评论、调查结果和对话交流,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支持正确观点,批评错误言论,对学生进行间接引导和灌输。
2.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队伍
网络时代下,教育者必须接受新观念,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网络这一新的传播媒体,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走进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研究网络灌输的技巧和方法,积极开展网络下的灌输工作。同时,努力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态势,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内容,提高自身的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自己的信息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合理地解答大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在解疑答难中引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内化灌输对象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3.注重网络时效性的特点。增强网上灌输力度
现在,网络已经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它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便捷性和匿名性,既难以管理和控制,又是多种政治力量都想争夺的新阵地和新领域。因此,我们既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教育主网站,不断拓展教育空间;又要善于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增强网上灌输力度,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网上网下工作合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利用网络互动性的特点,建立二者平等的双向新灌输模式
网络有一定的互动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灌输应该充分运用网络的这一优势,教育者必须要克服传统灌输教育中存在的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教育方式,应该建立起二者平等的双向交流的新模式、新观念,恢复灌输的本来面目台。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同时,通过网上交流、留言、网上在线讨论等方式,同网民特别是大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反之,如果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影响理论灌输的效果。因此,在灌输的过程中,要从传统的以灌输主体为中心,“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模式,转变为以网络为载体的双向互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