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政治的关系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9


  2.1 法治与政治文明的一致性
  法治与政治文明具有广泛的一致性。第一,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都是建立于市场经济之上的上层建筑。第二,两者在内容上大部分是相同的,诸如民主的政治制度、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平等的普选制等等。第三,在基本理念上,两者也大体一样,诸如人权、自由、平等、正义、公正等等。法治与政治文明既有广泛的一致性,也有一定的差异:(1)侧重面不相同,法治重视实现法的功能与价值,强调法律的权威;政治文明重视政治制度的民主,提倡社会正义。(2)手段也不相同,法治注重的强制性和国家意志性,提倡法不徇情,要求一切按规则办理,对违法和犯罪行为将予以制裁;政治文明侧重于人的思想解放,提倡社会和谐,尊重人的尊严。(3)法治侧重于国家生活,中心是国家机关依法办事;政治文明涉及各个领域,重点是人们相互间的尊重与团结、友好与合作,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2.2 国家与政治文明在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要义,就是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当然,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是现实的和可预测的,应该表现为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民富国强,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本质在于执政为民。

  2.3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报告将政治文明单列出来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列,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也是我们在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因此,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决非一时的兴之所至和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社会发展使然。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政治整合和推进式现代化赶超战略的需要,中国建立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同时,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具有强烈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特征,因为它从根本上排斥了竞争的作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整个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市场经济使社会向多元方向分化,阶级、阶层、集团、中央、地方、政府、公民等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维护主体的独立性,各种社会主体纷纷要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力,这样就形成了计划时代所不可能存在的种种政治主体和政治多元。由此可见,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要求必然呼唤政治文明,如果不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不努力提供健全的体制、机制等民主管道,那么,利益驱动下的政治参与会成为一句空话。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执政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的那样:最根本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具体讲:
  第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实行依法执政。这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应“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坚持依法执政,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第二,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三,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必须以建立完备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基础。通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建立,现在的关键是使之和谐统一,使之既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既坚持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
  第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国就是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其重点是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在当前,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都存在一些腐败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和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权力制约的力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