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延安时期红色文化传播的政治功能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0

 

  [论文摘要]延安时期是我党艰苦奋斗、迎接革命胜利重要时期,是形成影响后世延安精神的重要时期。延安时期我党十分注重红色文化传播的政治功能,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向群众和外界反映出我党高尚的理想追求和高昂的精神面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延安时期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和作用,至今影响着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借鉴。文章试图通过简要分析延安时期红色文化传播的政治功能,以期延安时期红色文化传播在当今社会得以延续。

  [论文关键词]延安时期 红色文化 传播 政治功能

  2012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纪念。70年来,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延安时期红色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为争取解放而采取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红色文化的繁荣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坚毅的意志品格逐渐彰显,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抒发,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延安时期红色文化传播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延安时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现实表现,属于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延安时期正需要红色文化将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机提升层次,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进一步坚定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发挥教化群众的目的,进而影响全体的政治倾向和政治情感,鼓励和引导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延安时期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觉醒意识和伟大的抗战精神,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向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而努力奋斗,将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伟大的延安精神上来。延安时期我党拥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是被实践证明检验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凝聚最广大群众的民族精神打下坚实的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延安时期红色文化传播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红色文化传播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红色文化更加具有弘扬先进思想和高尚精神的重要作用,在推进延安时期和谐社会的加快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红色文化创作具有战争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这主要是取决于特色的历史时期和当时当地的环境。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的创作和传播将革命性和民族性有机融合,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等现实场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激励民族情绪、巩固人民政权、激发抗战热情、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延安时期,是我党艰苦奋斗的重要时期,实现了我党局部执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显著成绩,新民主主义新社会建立起来,和谐稳定的社会逐渐巩固。广大群众在备战备荒,参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亟需要一大批具有延安时期特色的红色文化广泛传播,这些文化传播要具有延安时期的鲜明特点,能够为大多数群众所接受,与群众的日常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将延安地区群众的向心力进一步凝聚到我党的周围。

  三、延安时期红色文化传播有利于激发抗战热情

  延安时期具体是指1935年10月19日至1948年3月23日的近13年时间,这期间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抗战救亡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需要延安红色文化尽快反映出抗战艰苦环境下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统一抗战、共同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的传播有效向外界传递延安地区的良好的发展趋势的信号,将延安精神升华提升,及时反映出我党执政条件下的良好的社会风貌,实现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之所以说延安时期红色文化传播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情,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抗日战争的深入推进,旗帜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尽全力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积极动员和鼓励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战的大潮中。因此,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传播受到抗日救亡这一时代主题的引导,发展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自觉要求,并且能够直接转化成为广大文艺工作中的现实实践活动。抗战热情在人民军队身上得到最显著的体现,成为鼓舞人民军队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神力量,是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实现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双重快速增长。延安时期,人民军队通过红色文化的有效感染,在心中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为谁打仗、为何打仗、如何打仗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人民军队的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坚定。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传播将人民军队的坚定的价值观形成起来,与当时的军旅文化有机融合,确保人民军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人民军队始终昂扬的战斗热情和持久的战斗精神。同时,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的传播有效提升了延安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延安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强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