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南宁市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立足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内容,健全巩固新机制,创新拓展新途径,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取得成绩的同时,亦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南宁市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现状分析
一、全市未成年人基本情况
(一)全市未成年人总数与分布特点
截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净化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坚持守土有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日常监管,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各种手段,常抓不懈、综合治理。如各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全年开展日常检查和各项整治行动,加强游艺娱乐、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的检查,开展网上“扫黄打非”活动。各级工商部门严格落实管段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联系会议制度,集中组织力量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公安、广电、卫生等部门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上也亮点纷呈、卓有成效。
二是突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打击的重点领域,由市文明委组织,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全市性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以取缔“黑网吧”为重点的整治专项行动、“春风护苗·关爱留守儿童”集中整治农村网吧专项行动、网吧和游艺娱乐场所整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集中行动等等,有效遏制了影响未成年思想健康成长不利因素的蔓延。
三是突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切实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和有关会议精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特别是学校和幼儿园安全保护专项工作,着力解决校园周边环境中存在的隐患。市公安局开展了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组织社区民警、交警、巡警、特警等警种共同进驻校园,重点对“黑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和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确保了全市校园及周边环境良好。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南宁市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协调制度、联络员制度、定期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长效机制。
(四)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载体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以开展“洒扫应对”活动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2011年以来将“洒扫应对”纳入中小学教育社会实践课程,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考核,通过牢牢“把握一个目标,抓好两个环节,采取三项措施”,引导中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感悟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观念,打牢道德根基,取得了良好效果,把“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成了南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项目。
二是依托品牌节目,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专题宣传。南宁电台利用新闻综合广播的《政风行风热线》、《百姓热线》等品牌栏目,结合文教、卫生、公安、体育等上线单位的工作特点,在一二三套频率的青少年收听的高锋时段,不定期开设一些形式多样诸如“民族精神代代传”、“党在我心中”、“伟大祖国,可爱家乡”等专题节目,着重加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人生品格等内容。
三是继续办好“南宁市未成年人网络家园”网站,打造未成年人喜爱的专业网站。“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于2006年12月30日开通,立足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主动占领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阵地,创建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绿色网络家园,已成为南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品牌项目。
四是组织“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开展“老少携手共建”活动。组织“五老”报告团、宣讲团深入到青少年中去,宣传南宁市建设“中国绿城”、“中国水城”、“南宁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城建目标和任务。突出关注失学辍学儿童、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失足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上学、就医和关爱问题。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广大农村青年、城镇失业青年进行科学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继续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解决难题。
(五)加强关爱统筹城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财政专项经费、市长专项经费等,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二是围绕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关爱行动。组织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特别对话”活动,“为了明天工程——流动少年宫关爱直通车”系列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等场所开展文艺演出、课外辅导及12355讲坛、沙龙等关爱活动。三是深化“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评比;加强了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组织领导建设,研究制定《南宁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摸排调查、帮教工作,进一步强化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推动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制定颁布《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积极做好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发展不平衡
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县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和工作进展程度等方面。少数区域和部门,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工作落实不力,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特别是在基层单位和广大的农村,由于人员太少,编制和经费不足,工作无法开展。全市各乡镇普遍反映,辖区目前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偏少,活动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活动要求。
(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仍为突出
一是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普遍存在。如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全市未成年人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生产供给严重不足,未成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尚未纳入城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需要指出的网上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具有较强的反复性、顽固性,城市网吧、网络游戏市场等文化管理仍待加强。
(四)学校、家庭、社会(社区)“三位一体”协调运行失灵
一是受限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高考等入学体制,学校尚不能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过渡。在学校教育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致使一些未成年学生普遍缺乏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等鉴别能力,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影响缺乏免疫力,极易步入歧途。受制于应试教育,学校教师则无法根本上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真正解脱出来,导致现实的教学工作中重应试教育而轻德育的现象仍然明显。同时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还存在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进而导致部分差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部分学校、教师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如少数教师缺乏对学生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后进生生理、心理常识的了解,不知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家庭教育存在“缺位”、失灵、简单粗暴、甚至错误包容等现象问题。如父母没有给子女做出好的榜样,又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太单调、太枯燥,或者忙于生计奔波,忽略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农村普遍存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三是社会(社区)教育尚未形成坚实的网络体系。需要指出,南宁市部分区域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区”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社区与社会是两个概念,同时在场域虽有交叉,但涉及面实施比较不同的,即社区无法替代社会。同时全市各社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和科学有效的手段。同时社区作为联系学校、家庭的纽带,相关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载体尚不丰富,作用发挥仍然不够;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弱化,社区人群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导致社区对问题家庭干预缺乏有效性。
四是全市各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同时,但终因各办各的事,各管各的块,各有各的头,各治各的病,给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留下无人问津的“死角”、“空白”,另外“家校”联系仍待加强,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亟待提升。
(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南宁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居高不下,诚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致因是综合且多元的,但一般认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其自身素质不高是诱因,家庭教育缺位或失灵是根本,学校教育失当是关键;社会不良习气影响是温床。从近几年南宁市法院系统已审理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讲看,未成年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具有犯罪年龄低龄化趋势,其中以14-16岁少年犯罪更为突出;犯罪类型多元化趋势,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犯罪比例为主,抢劫、故意伤害等严重刑事暴力性犯罪迅速增加,贩卖毒品、强奸等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犯罪手段成人化趋势,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犯罪成员团伙化趋势,出现带有“帮派”性质的有组织的共同犯罪等情形。未成年犯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和农村未成年人或城镇无业人员,鉴于此城市、农村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均衡性和针对性仍待进一步加强。
(六)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工作亟待加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并将延续相当长时期的社会现象。南宁市留守儿童具有基数大、分布广,且呈现上升趋势的特征。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总体来看,全市这项工作仍较为薄弱,机制尚不健全,统筹工作亟待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尤其在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思想道德建设的家庭、社会、学校三方职责承担机制、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