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我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从起步至今,虽然也经历了挫折,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国家单向主导立法、权利在法律运行当中的限制、法律体系不尽完善、人民参与化程度偏低等不足,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法治建设依旧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分析其取得成就及取得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总结之前法治建设的经验,为之后的法治建设的道路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下确立法律的地位和权威
新中国建立初期与现在法治建设相比较,很容易看到国家的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变,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行政及相关工作的格局和思路,法律建设当然也不例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使得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供操作的社会规范的法律得到重视。因此,在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情况下,确立依法治国,确立法律的地位和权威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仍然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对于法律的重视依旧不会变,法治建设依旧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二)法律至上的理念指导下重点立法,保证法律的正当性,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法律至上是法治内涵最核心的部分,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中也看到,法律至上理念的确立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步骤。当然,法律至上和法治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的形成,这首先是立法的工作。要在立法上讨论法治,就涉及到对于法律的评价,即在通说的观点中认为,只有在“良法”的前提之下才可以讨论法治,这就要求立法工作不仅要制定符合社会各方面需求的完备的法律,还要保障制定法律的正当性。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各因素日新月异,法律的制定也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三)法治观念的转变下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法以及配套法律服务和保障制度的建立
法治观念的转变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法治观念的进步决定着法治建设的步伐和速度,在法治观念转变的基础之上,关于法治建设的各项要求才能够落实。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的指导之下,法治建设不再停留在有法可依的阶段,更加注重行政过程中的法治和执法司法过程中法律正义的体现,讲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调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之上,还要对于政党机关和行政司法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此外,现代化的法治理念还要求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配套的法律服务和保障机制,形成完整的法治建设格局,从而实现法治建设的新发展。
(四)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要求下更加注重法治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的要求之一就表现在人民群众的法治参与程度上。我国法治建设初期由于社会制度法治理念等都处于起步阶段,法治建设多是国家主导的单方向展开的,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但是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深入,人民群众法律素养的提升,对于法治化建设参与的要求逐渐显露,保证人民的法治建设的参与,发挥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今后法治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小结
总之,在回顾我国法治建设的道路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理念的因素,更好地认识我国法治建设的要求,对明确我国未来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我国今后法治建设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