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微博反腐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1

  (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微博反腐于法之外形成集体性的非理性力量,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秩序。在网络上,有一些不法分子钻各种漏洞并赚取高额利润,微博上也不排除有此类借助网民之名,打着正义的旗帜,造谣是非的人,有的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制造一些虚假新闻。目前,微博谣言传播行为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无法得到及时的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管,进而掩盖了微博的责任缺失问题。
  (三)管理难度增大
  当前,微博反腐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少合理有序的反腐程序,进而会导致管理难度增大。随着微博用户的逐渐增多,言论和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网络监管工作容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如何将用户的话题讨论控制在政府允许的范围之内,又不损害用户的积极参与性,这是一个需要从监控技术及用户关系上加以考虑的问题。
  另外,微博用户主要是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及官员腐败等社会不公正现象进行“吐槽”,微博则可以说是他们得以宣泄的一个信息平台。在微博上,广大用户既可以宣泄各种怨气来缓解心理以及现实中一些不公平现象,同时也可能积累更多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掌控好这个度,极有可能构成犯罪。

  四、关于微博反腐的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与微博相关的立法和制度
  以微博为阵地的网络反腐,其本质上还是网络舆论监督,要长期发挥网络舆论的威慑力,对公权力构成有效的监督,还有赖于相关制度的保障,尤其是言论自由的真正实现。作为一个法制国家,所有事都不会也不能放任于法律的范围之外。如果出现一些利用微博反腐,但实则是进行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那就必须受到相关法律制裁。如果微博举报内容属实,但存在以侵犯隐私权、名誉权为由而进行打击报复,那就必须相关法律法规和措施对举报人进行有效的保护。
  另外,政府机关开通的一些反腐平台和渠道绝不能只是形式上的“摆设”,有关部门必须正确对待民众的呼声及其所发表的言论及意见。政府应当完善微博反腐的相关规章制度,最好是从立法的角度入手,促进微博反腐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设计微博反腐的相关流程,建立一个共享的民众可以自由浏览查阅的微博反腐信息库,公开更多的微博反腐信息,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必须深化对微博反腐的认识,推进政务公开,对民众普遍诉求应当及时回应;实行微博举报实名认证制,舆论监控不能一味的删除、禁言,要正确引导微博舆论,才能使微博真正成为有效的反腐平台。
  (二)拓宽网络举报和监督渠道
  民众之所以愿意在微博上发表和评论各种反腐败言论,其根本在于微博的影响力相比传统的举报箱更加快捷有效,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举报、监督渠道不够完善。所以,有关部门还应当出台相关的应对措施,比如可以倡导私信举报,既能够保护举报者权益,也可防止在启动调查程序前误害官员,还可以避免打草惊蛇。当然,无论是通过哪些渠道举报和监督,都应当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提高民众的自我约束意识
  政府官员的私生活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党纪规定,也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对政府官员的伦理要求,与名誉权一样,其隐私权应当受到限制。但是,对官员隐私权的限制并不是对其隐私权的彻底剥夺,与官员所任职务或执行的公务没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且纯属个人的事务,其隐私权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目前,广大微博用户认为公开官员的信息不算侵犯其隐私,究其原因并不是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而是很大程度源自于广大民众腐败的深恶痛绝以及对政治腐败的痛心疾首。广大微博用户还应当学会自我约束,保持理性、提高警觉性,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理性围观、适当评论。

  五、结语

  微博反腐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也是颇具“中国特色”的网络舆论监督形式,是在传统舆论环境日益恶化和公民权利意识渐渐觉醒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以微博反腐作为代表的网络舆论监督不仅具有约束公权力、遏制官员腐败等舆论监督的作用,更有着发展公民社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提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但不论对于网络舆论的推动,还是对于社会政治体制的改进,微博反腐的舆论监督作用都是一定限度的,且微博反腐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当理性审视。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