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马克思对李斯特交换价值理论的批判是对劳动者也是对商品的批判。而李斯特却纯粹的研究设计生产力,把交换价值放在一边,这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工人的劳动率越高,那么他们的交换价值就会越低,他们就越趋于生活在一种非人的状态下。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可以使得社会人的劳动更有成效、社会的力量更富于成效,而且还能使得劳动率更低,所以,马克思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生产力从来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此外,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还具有一定的据局限性,李斯特只看到了单个生产力两盒起来比一个人单干能产生更大的生产力,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错误的是,李斯特把资本主义的这种工厂制度作为了一种优选的社会组织,因为他觉得,资本主义工厂的这种竞争制度是社会联合的优选组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斯特只是单纯的批判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派,但却并没有对显存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进行批判。为了实现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美化,李斯特借用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资本主义工业披上了社会主义者的外衣,以此来麻痹买众人的视野。但是,马克思也对圣西门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其对工业制度的狂野赞美是错误的。从马克思的视角来看,只有生产力才可以唤起工业,而交换价值、私有制只是一种社会制度。而这两种力量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应该严格加以区分。
如果按照李斯特的主张,在国内实行关税保护的政策,这必定会一国消费者的消费范围缩小,而这是以牺牲交换价值为代价的,此举必定会引起国内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于此,李斯特为了维护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掩盖其追逐利益的丑恶嘴脸,提出这是为了“基督教崇高的灵魂”,号召大家应该要舍得牺牲自己眼前的这种肤浅的物质利益,从而实现对“精神本质”的最高追求。从李斯特的观点来看,其认为国家的干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他能保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保证本国商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但是,这实际上却违背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再加上其他各种文明的创造,其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也就是说都具有普遍性。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通过对李斯特唯心主义的生产理论的批判,进而提出了自己的生产力理论,这样是他迈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的一步,可以说,意义非凡,在马克思的这些理论中,其第一次把生产力理论贯穿到社会历史观中来,为社会历史观增添了新的含义。在马克思后来的著作中,马克思也确实把社会生产力作为了社会的历史基础,从而给唯物史观以沉重的一击,也为唯物史观的建立奠定了实质性的基础。其次,马克思通过对李斯特的批判也第一次把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因素区别开来。而在古典的经济学中,生产力的各个因素是混为一谈的。抹杀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是指的弊端,而马克思的这种把人的因素和无得因素区别开来的理论,为热门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提供了一双慧眼。此外,马克思也指出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归根到底是有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如果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冲破但是的社会关系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来实现对这种社会关系的改变的。
所以说,马克思虽然是对李斯特的唯心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进行了批判,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影响,不能直视一味的重视生产力的量,更要重视其的质。还有就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想判定当时的生产关系是否与生产力相适应,我们不仅仅要看当时的生产率,更要看当时的社会关系能否促进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实现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