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计划下的物理教学(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学生获取知识以后,应该学会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因此,中学物理的教学任务还应当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物理学主要是在探索一些自然现象规律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筛选信息、将实际现象进行分析、抽象、构建物理模型、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情景问题的教学。

  情景问题创设了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比较真实、全面地模拟和再现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高科技成果等。加强情境问题的教学,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扭转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合学习化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实施情景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让生活走入课堂,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这要求教师要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但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还应注意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中学物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像柯受良飞越黄河、蹦极跳、观日出、估算心脏功率、百货商场中的电动扶梯等,这些事例都可以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加以分析探讨。

  二、应用科学方法,提高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科学方法比知识本身更富有创造价值,在前面的探讨中已经着重强调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那么学生在领会了这些科学方法后,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在课堂上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情境问题,实现方法的迁移,给学生以示范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并领悟怎样应用方法,从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关键在于从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模型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经验材料、实验事实和背景知识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而抽象、等效、假设、类比等则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本方法。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呢?这就需要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采用恰当的方法,找到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地实现模型化,构建起符合情境的物理模型。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创新是能力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把课讲得学生没有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创新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的创造欲望被压抑,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现行教材中涉及一些研究性课题,但目前教学中几乎不去问津,而这些问题却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精神。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在基础教育中完成对学生进行学法,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实践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研究性学习。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

  在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的过程,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刻不容缓的,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教与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