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建筑一样,中国建筑也体现着艺术追求。古代科技著作《考工记》这样述说中国式建筑:“明堂五室称九室者,取象阳数也。八牖取六甲也,取象八风。三六户牖取六甲之爻,六六三十六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八窗即八牖也。四闼者象四时、四方也。五室者象五行也。皆无明文,先儒以意释之。”所不同的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中的象征意义主要是政治上的。
德国人类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有一部著名的作品《社会论》,这部作品在论述古代中国社会时很精辟地揭示了“天文崇拜”的本质:“为了组织人们的政治的、社会的和道德的生活,向上天寻找证明是必要的,要借助于天这种神圣的和恶魔般的力量。把眼光指向天上,不是由于理智的好奇心,而是为了寻找他自己的倒影和他那个的世界的秩序。”
自从人们在天体观察中发现了北极星的神秘莫测,便把它看成超乎自然的东西,拥戴它成为至高无上的宇宙的主宰,从而,封建帝王们也借助“天”来成就自己的统治,巩固“他那人的世界的秩序”。
由此看来,封建帝王顶礼天象,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对“天帝”的尊奉。出于秩序,出于政治,他们才把自己打扮成“受命于天”的圣君,乔装成奇异不凡的真龙天子,借天象以贴金,拉大旗做虎皮,好名正言顺地统治天下,驾驭宇内,这就是他们的真正动机!
天象,既可以成为改朝换代的借口,又可以用做平治天下的依据,所以都城建筑中的“天象追求”贯穿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不过,对天的“法”、“象”也是有变化的,早期如秦、汉,只是模仿为主,讲求物物对应,以内城建筑群体象征紫微垣,以外城建筑群体象征二十八宿和满天星斗,而且从建筑布局样式到名称一律唯天象是则,以天象为准。后来,较为具体的模仿渐渐变成了较为抽象的象征,如明、清时期,已定型为以一个中心点和一条中轴线来统领整个宫廷建筑的布局。出现了对称、整齐的明、清故宫建筑群落,与早期相比,天文色彩逐步淡化,象征意味更为浓重。
总体来看,早期的中国古都建设突出的是“天权”,通过对天的尽可能完善的再现来显示神圣的权威,晚期的中国古都建设突出的是“皇权”,通过对天的比较抽象的象征来显示帝王的权威。早期,参照物十分清楚、明白,多为形似,如秦以渭水为“天河”,以皇宫为“紫微”,以阿房为“离宫”等等,晚期,参照物模糊不清,象征手法隐晦抽象,“神似而已”。早期建筑多因追求具体形象而造型多变,晚期建筑多以命名的方式表达象征之意因而造型归于整齐划一。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因为其鲜明的天文特色而显得丰富多彩,然而同时,中国古代天文学因为负载着沉重的政治包袱而未能发展为正常的自然科学,仅仅畸变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可笑工具,这不能不说是令世界称奇的中国特色。
[叙述归宿于政治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初中政治的小论文
2.关于政治的小论文
3.政治的论文题目介绍
4.探讨物化意识对政治的影响
5.浅谈物化意识对政治的影响
6.浅析物化意识对政治的影响
7.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8.中国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9.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政治的关系研究
10.马克思超越现代政治的伦理政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