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分析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0-11

  摘要:在当今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出现了高校中学生宗教信仰数量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宗教信仰既与自身原因有关,又与外部环境、宗教文化自身魅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科学分析并掌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正确对待学生选择宗教信仰并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工作,让大学生都树立好正确的宗教观。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宗教;信仰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现在,针对国内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工作比较全面细致,从总结出的结论来看大学生们信仰宗教的人数比例不是特别高,但是却呈现上升趋势。从分析来看,很多大学生对宗教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理性思考,宗教信仰的功利性较强。很多学生对宗教的信仰都是受到身边环境和人群的影响,亲戚、朋友圈、宿舍、同学是满足学生群体情感需要的主要半径,这个半径是当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学生个人社会化的成长过程。而学生选择宗教除了环境的影响外,另一方面,也是自身郁闷、苦恼和困惑的精神需求与寄托,并不是真正对宗教教义认识明确、信仰炽烈。信教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因为随着家人一起信教,初中、甚至更小开始就进行信教礼拜等活动,本身对所信宗教并无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远远没有达到迷恋宗教的程度。还有部分信教学生则是带着功利的目的开始信教,希望借助宗教可以实现自己的功成名就的理想。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原因。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压力,激烈的就业竞争等原因使部分大学生逐渐开始寻求精神寄托,而大学时期又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宗教信仰恰恰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些大学生心理空虚,而宗教恰恰提倡善心、善义等理念,且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能够满足人的部分心理需求。另外,当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时,自信心遭到巨大挫败时,通过祈祷和参加宗教活动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心灵慰藉,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也就是说,大学生在不成熟的心理支配下,内心的需要,心灵的追求,使思想和情感容易转向宗教信仰。[1]

  2、外部环境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外因。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上,既有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也有资本主义个人享受观念,还有封建主义残留影响,这些社会思潮相互交错影响,另一方面,经济改革深化时期,人与人的竞争加剧,人们的关系也复杂起来,趋向多元化,各种思潮相互影响促使部分大学生心理产生困惑、迷茫,对人生茫然无措,在无所寄托的情况下把目光转向万能的上帝或神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一下压力。

  3、宗教的自身功能。宗教自身就具有一种文化功能,大学校园作为文明之地,宗教的文化功能就可以很好的展现自身的魅力。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发现、认识、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宗教的哲理性、伦理性、神秘感以及道德文化都是大学生们的吸引点,这些文化魅力和道德功能会通过信教人群的传播而被大学生认可,即使很多学生本身不信仰宗教,但是对宗教的文化和神秘感也会有很大兴趣。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主流,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应努力引导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社会相适应,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管理实践中。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和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增强对大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很多大学老师在讲授课程中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动单调无聊,内容没有新意,导致台下的学生毫无积极性和喜爱情绪,时间久了反而适得其反,因此老师要结合各种教学措施和手段提高授课效果,才能引导好学生看清宗教本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如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增加实例性讲解,利用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引导大学生加强独立思考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构建和营造努力进取、求是博学、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大力抵制厌世、消极的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团体的管理、引导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挥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和机会,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积极健康的内容进行传播,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阳光的心理,把校园文化活动做得更贴切大学生心声。最后,疏导教育的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进行感情沟通和情感交流,[3]对学生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给予积极的引导,加强人性化服务,使大学生有情感共鸣的依托感,从而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疏导教育,使学生在无助和困惑时能够相信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宗教等思潮的精神慰藉。总之,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和精神层面的引导,发挥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作用,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塑造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仰观。

  参考文献:

  [1]谈宗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07(8)

  [2]马莉.陈兆芬.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3]郭平.杨越.新时期高校青年学生科学宗教观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