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在禁烟斗争和中英战争中始终守在抗敌第一线,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斗成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林则徐民本思想内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的民本思想独树一帜,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又契合了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及社会意义。可以说,林则徐的民本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一、林则徐民本思想内容
(一)民为邦本
林则徐出生于小地主家庭,这让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民众的疾苦,思想感情上更接近人民群众,加之林则徐深受传统民本主义的影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便构成了他政治思想的基石。这一思想贯穿他一生的思想体系,指导了他毕生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以民为本,就应当从民之欲、顺民之情、得民之心,保证政治决策合乎民情、民欲。更为难得的是,传统“民为邦本”思想中的“民”主要指士民绅民等中小地主阶级,且基本限于汉族,而林则徐大大扩充了“民”的范围,从“绅民”“、殷民”“、大户”“、业户”和“士民”扩大到“平民”“、贫民”“、灾民”“、穷民”“、小民”等各类下层民众,即使是“误食鸦X者”也称为“吾民”。林则徐还明确地反对民族歧视政策,把少数民族在内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劳苦人民也纳入到“民”的范围之中,由此为传统民本思想增添了新内涵。
(二)爱民、察民、恤民
林则徐认为,民众不仅是“安邦”之本,更是“兴邦”之本,只有民安、民富,国家才能稳定繁荣。要做到这一点,为官者必须“爱民”、“察民”,实现“民隐尽达”,尽知“民情向背”,密切关注民众疾苦。他要求“郡县以下尤无日不与民见,诚知民情向背,而顺导之于所安,则平其阴阳之毗而为化民成俗之由”(《云左山房文钞》第1卷)。而要详察民情,则必须“期于博采广咨”,多方调查研究,重视民众的意见和智慧。在爱民、察民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恤民。民生凋敝,则百业不兴。为了达到民安、民富,他从传统重农思想出发,兴修水利、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益。同时,他重农而不抑商,鼓励沿海人民经商,号召与西方各国开展正当贸易往来,主张自铸银元发行,改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尽力藏富于民,以夯实国家稳定的基础。
(三)民心可用,民力可恃
林则徐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在禁烟斗争和中英战争中始终守在抗敌第一线,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斗成果。这除了林则徐本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外,还与他坚信“民心可用”、“民力可恃”的重民思想密不可分。他认为,要想战胜强大的西方侵略者,在“器良、技熟、胆壮”外,还要做到“心齐”。他深信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抗击侵略力量,确信一旦战争爆发,“号召民间丁壮,已足制其命而有余。”而且他认为,抗击外敌与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相关联,广大民众必能踊跃参与到反英斗争中,如同他在《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道明的:“察看民情,所有沿海村庄,不但正士端人衔恨刺骨,即渔海村店亦俱恨其强梁,必能自保身家,团练抵御。”林则徐主张从渔民、农户、盐工中挑选精壮劳力,加以训练,作为军队作战力量之辅。为激励民众斗志,他甚至宣布:“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凡杀白头鬼一名各赏洋银一百元,杀死黑鬼一名,赏洋银五十元。”这与清王朝妥协派所说的“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等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林则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远见卓识。
二、对林则徐民本思想的评价
林则徐民本思想既有超越传统民本思想的进步之处,同时因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本身带有一定局限性。对其的评价必须一分为二,不可一概而论。
(一)林则徐民本思想的进步之处
1.民本主义与爱国主义相辅相成
林则徐并不是孤立地谈论民生问题,只考虑如何安民、富民。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密切联系当时的社会现状,赋予民本思想之时代特性。19世纪中叶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不断上升。他顺应形势的变化,将民本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使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并行发展。林则徐主张发挥民众的力量抵抗外侮,依靠“民心”、“民力”实现救亡图存,为传统民本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使“民为邦本”的理论有了更好的证明。他创造性地将恃民建防的民本思想应用到中国近代外海水师的战略远谋中,突破了重陆轻海的防守观念。而其抗击侵略者的正义行为关乎天下苍生的命运,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行脱节是理论发展的大忌。林则徐以实际行动践行其民本思想,避免了该理论孤立空洞地停留在纸面上。林则徐每到一处地方都体察民众疾苦,竭力为民解困。他把能否通达民情看作能否“安民”的关键。1833年江苏发生水灾,民不聊生。道光帝下旨斥责林则徐征赋不力,林则徐冒着“独任其咎”的风险上奏,言明“下恤民生”与“上筹国计”的关系,最终使道光帝同意缓征。此外,林则徐着力兴修水利,竭力改良农作物品种,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他的固本之举,大大超越了前朝的民本主义思想家。
3.重视商民的作用
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工商业者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一直处于社会底层,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时常面临诸多限制。林则徐作为一个重民主义者,密切关注商业和货币流通问题,主张利民、利商,重视商民的作用。早在1823年任江苏按察使时,他就曾鼓励商人贩运川、湘粮米,解救饥荒,将鼓励商业发展与体恤民生结合起来。他还提出以“官督商办”模式开发矿业,鼓励和发动民间筹措资本开发新矿,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以此增加国家财源、维护社会安定和改善人民生活,把重视商民作用上升到维护国家稳定的战略高度。这表明他眼界开阔,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生长,为民本主义增添了重商富民的新色彩。
(二)林则徐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1.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林则徐的民本思想归根结底是以统治阶级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不危害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其安民、富民的主张是为了通过守富来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并不是为了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而服务。他所关注的仅是民众的物质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人民的政治权利。当人民群众的活动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相矛盾时,他就站到了统治集团的一边,例如他奉命去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可见,林则徐仍然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看待民众,在这一点上仍没有超出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
2.并未认识到人民群众历史主人的地位
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的,任何思想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受其制约的。由于中国当时历史条件和阶级立场的限制,林则徐的思想没有脱离他所生活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阶级局限性。这表现在他并未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的真正主人,没有看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所用之“民心”、所恃之“民力”更多地是被当作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国家统治的工具和手段。可见林则徐对“人民”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
三、林则徐民本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林则徐的民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巨大超越,对我们当代而言亦具有极大价值和启发意义。
(一)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
林则徐民本思想讲求体察民情、顺应民意、集中民智、通达民隐。今天我们的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也要充分了解民情,听取人民的建议和意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到以人为本,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同时要鼓励公民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政策得到人民的支持,保证政策得以有效执行。此外还要推进政府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并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赋予人民评价政府工作的权利,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
人民大众是国家的基础,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规范干部言行,确保权为民所用
林则徐在当时吏治极为败坏的情况下,恪守廉洁,勤于政务,在担任位高权重的钦差大臣期间,曾发出“传牌”,公示自己的准则:一切自行办理,不准打扰地方;轻车简从,不讲排场,不搞迎送。同时严格要求下属端正言行,堪称晚清官员的楷模。当前我们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贪腐腐化之风和官员依靠权势作威作福的现象。这告诫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廉政建设,规范官员干部的言行,强化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破除“官本位”思想,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被运用到为人民谋利益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妥善解决三农问题
林则徐十分关心农民生活,通过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等促进农业增产,并关注地方旱情,积极为农民争取权益。林则徐认为,民富、民安是“邦宁”的基础。时至今天,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关乎国家兴衰,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我国农业人口比重高的现状,我们必须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缩小城乡人民收入差距。同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四)协调各方利益,保障社会公平。
林则徐“重农”且不“抑商”,一方面他重视农业生产,通过多重途径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另一方面他保护商人利益,在救灾办赈中采取一系列保商扬商的措施。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无论农民、工人,还是商人、服务业者,都在为我国的崛起贡献力量,都在为我国的发展进步不懈奋斗。因此必须协调好各方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社会资源合理流动,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总之,林则徐的民本思想虽立足于晚清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阶级局限性,但仍大大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珍贵宝藏。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其思想的当代价值,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吴其全,姜蕙.林则徐拓展民本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4):41-45.
[2]刘冠森.林则徐民本思想简论[J].理论界,2006(5):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