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企业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1、两种企业治理结构的对比
从企业治理的主题角度来说.美国模式可称为“股东至上”模式。日本模式可称为“共同治理”模式。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理财目标,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为股东利益服务,还是为利益相关者或当事人的利益服务。“共同治理”的逻辑是强调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这种企业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符合契约主体机会平等的基本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及理财目标的发展变化
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由于这种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所有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因此,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
3、“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财目标是企业合理的选择
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共同治理”的逻辑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个人利益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有所增加,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更有利于协调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极大地发挥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