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难以实现“顺价销售”的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场的原因,有价格体制的原因,但政策执行不灵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何这样说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各方面对“顺价销售”的态度:粮食部门千方百计地想把陈粮推出去,但没有政策.不敢轻举妄动;农发行严格执行国家的“顺价销售”政策,不允许降价销售;财政部门想拿出一块钱,用于销售差价补贴,但也不好擅自做主。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不违背政策,但粮食却卖不出去,积压在库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并且时间越久,成本越高,亏损越大。问题出在呢?就出在政策上,政策规定,必须“顺价销售”,谁也不敢降价销售。应该说,大的政策我们是不能违背的,但在不违背“顺价销售”政策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灵活执行政策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在制定财政金融政策,做好压库促销工作时,我们可设想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对于高价位库存粮食,只要地方政策采取补贴的方法,保证贷款本息能够全额收回,农发行就应予以配台支持;对销售特别困难的粮食企业,可按新购进粮食成本实行推陈储新,等量对冲;由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落实价差补贴来源,并在收购旺季结束前能对冲完成的,或企业愿意财务资金做风险保证的,可实行先销后购的办法推陈储新;对于销售1998年前陈粮的,本着打紧各项费用原则,销售只计算1999年9月1日后发生的利息与保管费用,尽快消化,减轻负担。总之,在促销上,既要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又要掌握一定的灵活性,只要落实了粮价亏损的弥补来源,就要积极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处理陈化粮和高价粮。
三、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亟待控制
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是粮食政策性贷款的主办行。目前,农发行的农业信贷风险正在加大。据对山东省某市农发行的调查表明:该行上半年粮食库存值与贷款比例为79.19%,有20.4%的贷款被粮食企业各种不合理资金占用,而且不合理贷款的清收难度很大。若按“一逾两呆”标准分类,该行现有不良资产占贷款余额的22%。按五级分类标准来看,不良资产占贷款余额23.5%,其中粮食贷款中的不良资产占贷款的22.7%。造成农发行信贷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至今尚未有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办法,导致管理不配套。二是信贷风险管理责任不明确,未建立有效的责任体系,缺乏硬性的责任约束。三是风险管理机制体系不完善,诸如风险评估机制、控制机制、分散机制、补偿机制等均不完善,对信贷风险的预警、监控、保护等能力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加剧了信贷风险。
防范农发行信贷风险,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1)建立人本控制机制。建立此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健全防范风险的机构,分清责任,做到“谁主管、谁决策、谁负责”。一是要提高对资产保全工作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充实力量,成立信贷资产保全机构,明确职责定位,专门负责信贷风险的防范、化解、管理及考评工作。二是完善责任机制。从支行内部讲,对贷款发放要执行行长审批、集体决策,审贷分离制度,同时应明确信贷员、信贷部主任及行长的各自职责,将具体责任分解到岗,落实到人;从上下两级行的审批权限讲,要制定明确的审批权限,对额度较大的调销贷款、储备贷款,非保护价粮油收购贷款由分行负责审批,降低因经办人员不认真或不负责任而造成决策失误的概率。三是选派法律专业人员对贷款合同内容、贷款方式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核查、把关负责,防止因贷款手续不规范、合同内容疏漏,担保或抵押虚假而造成的信贷风险。(2)建立信贷评估预警机制。首先是建立银企信息网络,组成多级数据库,联网作业,信息共享,及时了解粮棉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活动、资产负债等状况,及时掌握粮棉油的购'销、调、存的情况。其次是建立科学的贷款风险度的评审系统。通过信息网络,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掌握企业的信用状况(可以领导素质、销货款归行率、利息偿付率贷款展期频率、贷款催收还贷情况等做参数)、财务活动状况(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管理等情况,分析测定风险度,为向企业提供贷款尤其是提供支持企业搞活经营,发放非保护价粮油品种的贷款提供可靠依据。(3)建立风险监测、检查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货款回笼收贷收g-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在信贷人员严格执行贷款发放报账制、粮棉人库核查制、库存变化监测制、粮棉销售回告制、货款回笼分解制的基础上,信贷部主任、支行行长还应对信贷员的工作实行再监督,定期、不定期地深人实际对码单核打的正确性,库存变化与台账登记一致性,贷款合同、借款借据合规性,账户使用的合理性等内容进行全面检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情况的监管力度。对经营困难,濒临倒闭,尤其是尚有未划出附营业务占用贷款的,要重点监测。进一步加强对开户企业悬空、逃废债务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辅助台账,防止企业直接或变相挤占挪用政策性收购资金,切实加强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金融债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