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变革 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在我国逐步形成和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人事管理模式陈旧,与迅速变革的时代环境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还未能形成一种最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科学发展现革新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在我国的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促进国家、地区与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在过去几千年里始终只是一种零散的经验和某种闪光的思想。只是到了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工商企业的大量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力资源管理才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普遍的重视。“人力资源”一词由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来。1958年社会学家怀特·巴克在其《人力资源功能》一书中,首次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普遍职能加以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普遍原则。19“年,雷蒙德·迈勒斯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提出“人力资源模型”,使“人力资源”的概念引起资深学者和管理人员的注意。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人力资源管理”一词已为企业所熟知。但在最初,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传统的人事管理非常接近,两者基本上没有本质区别。随着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逐步与人事管理区分开来。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雇佣管理阶段。在此阶段,人们把员工当成机器、工具,看作简单的生产手段和成本,实行以录用、安置、调动、退职和教育训练为中心的劳动力管理。二是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放在劳动效率的提高上。诸如如何挑选和招募一流的工人,如何培训员工以提高生产效率,更科学地调配和使用员工,如何正确进行考核和给付薪酬,如何妥善处理劳资纠纷等,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该阶段可划分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两个小阶段。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较低层次,它的主要特征是:把员工视为对企业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扮演“规划者”和战略执行者角色,以灵活积极的工作方式行使人事职能,谋求较长期的群体和组织绩效。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较高层次,它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同步产生。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的战略资产,扮演变革推动者、战略贡献者和执行者的关键角色,以主动积极、整体性、系统性工作方式,行使与企业战略有关的决策、规划、战略实施等职能,谋求企业与部门相统一的长期绩效,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方面的企业实践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展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中关于“人”的管理思想的又一次飞跃,是21世纪人力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正走向成熟。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之间的区别,已不再仅仅是名词的转变,而是理念上的本质差异。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管理理论却最先出现于西方。2O世纪7O年代末,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全国掀起了加强管理的热潮。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在中国提出之初,仅限于企业。2000年随着MBA教育的出现,人们把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扩大到公共行政、政府机构,即所谓公共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在我国的形成、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传播阶段(1987—1991年)、专业化阶段(1992.--1995年)、扩展阶段(1996-1999年)和全员化或公共化阶段(2000年至今)。从总体来说,我国人事管理模式陈旧,与迅速变革的时代环境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尚未形成一种最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是:(一)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冗员,但在一些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又缺乏合适人选,结构性短缺严重。从全社会看,我国金融、信息、国际贸易和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而初级人才和长线人才则相对富裕,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二)缺乏合格的经营者,更缺乏企业家,目前在岗的董事长、总经理,受过工商管理系统知识培训者不多。(三)缺乏拔尖的技术人才,其中也缺乏高级管理专家。(四)缺乏熟练的骨干技术工人。(五)作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合格的政府公务员也十分缺乏。(六)缺乏强有力的主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相比之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较滞后的是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由于长期困于僵化死板的规章制度,漠视人的能动性,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对制度的崇拜下,人只是一种被物化的管理成本。这在公共部门中造成了逃避风险、不事创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普遍心态,使公共部门缺乏追求效率的内在动力,最终导致公共部门不能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挑战。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我国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