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08
1.2.2结果分析
(1)高校教育影响区域创新。高校毕业生的弹性系数显著地为0.3135,大于传统OLS模型中的0.2698,说明人才空间流动在创新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系数不很显著,说明两个问题:高校教育的作用尚未发挥到最好;高校教育有较强的空间扩散性。由于专业、课程设计,培养目标和社会导向等方面的缺陷,高校毕业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并不多,如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英语、经贸管理学习热和公务员考试热等现象,惟独没有科学研究热;热衷于坐办公室当管理,不愿意到实验室当研究人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实社会中太多的资源集中于管理者,大部分的专家和研究者只是从属人员,成不了主流。
(2)人口及人口流动对创新的空间效应。在普通OLS模型和空间OIS模型中,人口的系数为令人疑惑的负号。负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创新不是由人口基数,而是由人口的质量决定的。如英国在工业化时期人口并不多,1851年英国在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向全世界宣告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时,人口只有1000多万,我国同时期人口约4.3亿,但是英国的创新明显强于我国。我国的中部地区人口基数较大,但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直辖市人口远低于普通省份,但却是创新密集地区。因此,三个模型对人口基数的回归出现了显著的负号。空间OLS虽然体现了人31跨地区的作用,但对于包含大量非流动人口和多种文化层次的人口基数来讲,在本地的作用尚未能体现,跨地区作用更难于体现。
(3)经济增长对提高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在空间截面模型中,PGDP的弹性系数为1.6823,大于传统OLS模型中的1.6011,说明GDP的作用有一定的空间扩散性;PGDP的符号在三种模型中都为正,说明GDP对创新的影响是稳定和有效的。GDP对创新显著且稳定的影响证实了“干中学”的观点,即知识的生产是物质产品生产的副产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创新水平高。实际上增长后的产值反过来可以作为研发的投入,具有反作用。
2结语
区域创新由于知识传播以及人才流动等原因,存在空间相关,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增长、教育发展水平是专利创新的显著决定因素。
高校教育有正的影响但不显著,说明高校教育对创新的作用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教育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造成前一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流动能力且这种流动是有益的。后一现象的原因是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培养目标欠合理和重官商轻科研的社会导向。
人口流动和流动导致的某些区域人口的增量对创新有重要的影响。流动人口整体文化水平高于非流动人口的平均水平,流动人口具有更强的创新需要和通常迁徙到他们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地方,从而给人口流人地区带来更多的创新。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口流动的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样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改革原有束缚人口流动的户口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城乡二元化结构,将对创新活动有极大的帮助。
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影响是正且稳定的,体现了“干中学”理论关于知识生产是物质产品生产的副产品的论断。经济增长对创新的作用有一定的空间扩散性,但相比于其他流动性更强的因素,经济增长的作用局部性更明显,因此发展经济是人才流出地区提高创新能力的最佳选择。
下一篇:反生产工作行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