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学科 共同体 知识管理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学科的规模内涵不断扩大,不同院校同一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各院校学科发展模式有许多差异,研究方向差别非常之大。这就需要相同或不同区域间学校中的学科之间加强合作,成立学科共同体,并对其进行知识管理,共同促进学科发展,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1 学科共同体的含义与发展
学科是指按门类划分的系统知识,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共同体是一个人类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其进人学科领域应从1887年滕尼斯发表(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一书算起。滕尼斯使用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共同体”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探索源于20世纪杜威“学校即社会”这一概念,国内外研究最有成效的是“学习共同体”,随之衍生出“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早期如滕尼斯等定义的“共同体”的意义更为宽泛,而如实践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更加明确目标的共同体类型。学科共同体是指相同或不同地域间同一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学习和实践的教育协作组织。这一组织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之上,旨在共同推进学科发展,形成学科文化,促进学科创新。本质上学科共同体就是以学科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实践共同体,扮演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管理角色。
美国的学科共同体研究开始得较早,美国学科设置呈现综合化的趋势,与中国稳定的学科组和线性行政建制不同,这种组织形成打破了不同教师和学科部门间的壁垒,多是一种基于主体自愿、民主平等的专业学术组织。在这里,我们更容易看到那些基于共同价值观念或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团队合作。近几年在国内中小学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学科共同体,但多集中于传统方式,对于不同地域间的知识共享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实现网络环境下不同地域间的知识共享,解决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建立学科共同体,实现教育工作效率最大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2 学科共同体知识管理研究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己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一种对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是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的管理。UanLeI L U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知识管理有成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界,在教育中应用并不多。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如Blog,Wiki等技术的出现为教育知识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也使教育界开始逐步重视知识管理。在我国,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应用最早见刘毓于1998年发表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他认为学校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共同体是很重要的知识共享场所,因为一个组织的知识往往是通过小规模的、非正式的、自组织的学习性网络所创建的。共同体里所有的学习都包括文化适应、知识共享、协作的过程,被广泛认为是知识管理应用领域的有效工具。特定学科领域的人员通过共同体联系在一起,并围绕这一学科领域发展分享知识。
3 学科共同体知识管理要素
3.1共同目标
学科共同体是一个非正式的团体,在学科共同体成立之初,开展讨论以确立共同体目标有助于提高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这些讨论可包括共同体讨论什么内容?最终期望达到怎么样的目的?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学科共同体等.
一个学科共同体与一个任务组有所不同,任务组通常是为完成某项具体任务而形成的,目标完成之后解散。而学科共同体通过把学习和共享融人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去,能够有助于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共享。学科共同体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机制,学科共同体的人员构成、内外部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构建和谐学科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学科共同体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学科相关人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学科的创新和集体创造力。
3.2接受规则
与一般的学校管理不同,共同体的成员管理相对比较自由。这就使得激励机制和组织契约变得尤为重要,参与共同体的成员自愿接受规则,形成透明、公平、民主化的机制和规则。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知识创造者的价值和作用。在知识高度发达的今天,规则的建立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