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容涉及天体、植物、动物、矿物、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发现宫等都属此类。
4.专项博物馆,包括露天博物馆 、儿童博物馆 、乡土博物馆,后者的内容涉及这个地区的自然 、历史和艺术。著名的有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斯坎森露天博物馆等。
5.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内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都划人博物馆的范畴。
现实:
笔者曾在国外学习考察多年,博物馆在那里的 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精神的一种寄托。每 当劳累困顿、迷茫无助之时,总要找一个适当的博物馆聊以慰籍。那是一种与伟人直接的沟通 、交流与对话 ,那是一种圣堂中的自我融化,那是艺术家唯一一片纯净的天空,那里可以让自己的时间与思绪肆意的流淌、徜徉、放逐。一种吸氧的惬意 ,一种原始的满足,一种本性的回归,一种难以形容的、不可替代的、义无反顾的追逐……
可在国内这种感受不知为什么没了踪影?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在普通市民的眼中博物馆只是站在街边的一座或美丽、或庄严的建筑,每天都可以从它身边经过却没有走进的欲望。想来自己也是这样,已经记不清何年何月曾去过历史博物馆。久远的历史、凝固的建筑 、众多的馆藏,受尊崇的大师,在不厌其烦的重复、尽可能的标榜,以命令、说教、吆喝口号等多种传达方式,向人们展现那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为珍贵的、“一成不变”的收藏。中间隔着薄薄的玻璃,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却让我们感到我们和他们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远到彼此成为遥不可及的陌路。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原因何在?
1.承办者对博物馆文化地位、科学性及时代特征的重视理解和把握不够。
当代博物馆不应当只是一个单纯的国民文化补习、怀古思今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重要文化场所之一,获得知识、接受熏陶、收获启迪当然不可或缺的,享受幽雅、体验静谧的文化氛围也是必不可少。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气氛中调整一下工作状态、缓解一下现实压力和放松一下绷紧的心弦,将是博物馆的时代主题。如今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主要靠文物的陈列、图片的展示、视听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完成的。理解特定的博物馆学术性质,按一定的文化秩序组织编排,灵活的分寸把握装饰语言、客观独特的视角阐述,寓教于乐,从而满足当代人对知识的渴望、往事的回顾、情感的抚慰 、信仰的寄托之需要。从而达到历史与现实的沟通和对话。这已经成为当代博物馆建设的时尚标准。
2.策展的起点、原则方向偏低。
现在是个艺术泛滥的年代 ,但凡属“视听”范围都应该是艺术的,也许将来会涵盖所有主题方式的表达。艺术的表现,将是全民的、全方位的,但也应当清楚——起点较低,略显嘈杂。2007年,国际博物馆 日的主题是“社会变革与发展”。这本身就是对博物馆自身陈述、展示方式的新要求。200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Museums and Universal heritage已将世界文化遗产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世界文化的全球意识已经提上当今博物馆工作日程。这为我国新兴的博物馆事业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