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的管理思想(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08
作为君王,应当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抑制无德无才的人,任用忠诚信实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制止奢侈的风气。并进一步提出应当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即“六伤、七害”(见《六韬•上贤第九》)。所谓“六伤”包括:大修宫室池榭,搞游玩观赏,歌舞行乐者;不从事农桑,意气用事,仿效游侠,违犯禁令,不服教导者;营私结党,排挤贤智,蒙蔽君主者;自高自大,气焰嚣张,里通外国,不尊重君主的者;轻视爵位,藐视上级,并以替君主冒险犯难为耻辱者;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压贫弱者。所谓“七害”包括:第一,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强横恃勇,轻率处战,企求侥幸立功的,君主切勿用他做将帅。第二,有名无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不能与他共谋大事。第三,外表朴素,衣着粗劣,自称"无为",实是沽名,自称无欲,实是图利,这是虚伪的人,君主切不可亲近他。第四,冠带奇特,衣着讲究,博闻善辩,空谈高论,以此装点门面,处在简陋僻静的地方,专门诽谤时俗,这是奸诈的人,君主切不可宠用他。第五,谗言谄媚,不择手段,以求官爵;鲁莽拼命,不计后果,贪取俸禄;不顾大局,见利就行,高谈阔论,取悦人主,对于这种人君主切不要任用他。第六,凡从事雕文刻镂、技巧华饰的奢侈工艺而妨害农业生产的人,君主必须加以禁止。第七,用骗人的方术,奇特的技艺,巫盅左道,符咒妖言,迷惑善良人民的人,君主必须禁止。
    做君主的方法要象龙头一样,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深刻地观察问题,审慎地听取意见。对应该斥责的人不加斥责,奸臣就会兴风作浪;当杀的而不杀,大乱随着就会发生,当用兵讨伐而不讨伐,敌国就会强大起来。
    《六韬•举贤第十》主张排除干扰,选贤任能。提出了“实当其名,名当其实”的举贤之道。太公在回答文王“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的疑惑时说:“举贤而不能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如果君主认为一般人所称赞的是贤人,一般人所诋毁的是不贤的人,那么党羽多的就会被任用,党羽少的就会被排挤。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考查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这就掌握着举贤的原则与方法了。

四、如何激励士气

    1. 极力的目标是达到统一意志
    《六韬•兵道第十二》从用兵的角度提出了统一一直的重要性。指出:用兵的规律,没有比统一意志更为重要的了,军队能统一意志,就能行动自由,所向无敌了。能否具有这种力量,都在于君主的所作所为。
    2. 激励的关键在于惩恶扬善,赏信罚必
    《六韬•赏罚第十一》论述了奖惩的原则和要领。奖赏是为了鼓励好人好事,惩罚是为了惩戒坏人坏事。想奖赏一人以鼓励百人,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应该做到:用赏贵在守信,用罚贵在必行。如能对于你所见、所闻的事都做到赏信罚必,那么,那些你所未见未闻的事,也都自然会潜移默化了。赏信罚必就是诚信,诚信可以畅行于天地,上达于神灵。
    《六韬•将威第二十二》指出:“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入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主将以诛杀地位高的人来树立威信,以奖赏地位低的人来体现明察,以严明惩罚来作到所禁必止,所令必行。因此,杀一人能使全军震惊的:就杀他,赏一人能使万人欢喜的,就赏他。诛杀,重在诛杀地位高的人;奖赏,重在赏赐地位低的人。能诛杀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物,说明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能奖赏到牛僮、马夫等饲养人员,说明赏赐能达到最下层。刑罚能及于最上层,赏赐能达到最下层;这就说明主将的威信能够贯彻上下了。
    3. 合理授权,身先士卒
    《六韬•立将第二十一》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管理学原则:一是用人不疑,合理授权,二是上下同心,身先士卒。
要想打胜仗,君主就必须给将军授权。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并要求其“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只有这样,士卒才能尽其死力而战,以取得胜利。
    “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鹜,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意思是说,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的牵制,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专意地去对付敌人。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意志统一。这样,主将就能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限制,前无敌人敢于抵抗,后无君主从中牵制。就能使有智谋的人都为他策划,勇敢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腾,兵未交锋而敌已降服。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要“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应该怎么办呢?
    “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土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署、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将帅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蓬,这样就是礼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越过险阻地形,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就是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宿舍,军队的饭菜都已做好,将帅才能就餐,军队没有照明,将帅也不照明,这样就是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与士卒共甘苦],就无以体会士卒的饥饱。由于将帅能同士卒共寒暑、共劳苦、共饥饱,所以全军官兵听到前进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号令就愤怒。即使面临高城深池,箭石如雨,士卒也能争先登城,[野战时],刚一交锋,也都能争先冲击。并不是士卒愿意牺牲,乐于伤残,而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感到将帅关怀在他们的冷暖、饥饱,体贴他们的辛苦。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