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探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08
程文档
4.3.其他文档
5.标准和约定
5.1.目的
5.2.约定
6.评审和审计
6.1.目的
6.2.评审要求
6.2.1.软件需求的评审
6.2.2.设计评审
6.2.3.软件验证和确认评审
6.2.4.功能评审
6.2.5.物理评审
6.2.6.内部过程评审
6.2.7.管理评审
7.测试
8.问题报告和改正活动
9.工具、技术和方法
10.媒体控制
11.供应者控制
12.记录、收集、维护和保密
13.培训
14.风险管理
2、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过程控制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
。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持续的质量改进;
。有效的质量体系应满足顾客和组织内部双方的需要和利益;
。定期评价质量体系;
。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领导。
3、软件质量因素
正确性:系统满足规格说明和用户目标的程度,即,在预定环境下能正确地完成预期功能的程度。
健壮性:在硬件发生故障、输入的数据无效或操作错误等意外环
境下,系统能做出适当响应的程度。
效率:为了完成预定的功能,系统需要的计算资源的多少。
完整性(安全性):对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软件或数据的企图,系统能过控制(禁止)的程度。
可用性:系统在完成预定应该完成的功能时另人满意的程度。
风险:按预定的成本和进度把系统开发出来,并且为用户所满意的概率。
可理解性: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
可维修性:诊断和改正在运行现场发现的错误所需要的工作量的大小。
灵活性(适应性):修改或改进正在运行的系统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可测试性:软件容易测试的程度。
可移植性:把程序从一种硬件配置和(或)软件系统环境转移到另一种配置和环境时,需要的工作量多少。有一种定量度量的方法是:用原来程序设计和调试的成本除移植时需用的费用。
可再用性:再其他应用中该程序可以被再次使用的程度(或范围)。
互运行性:把该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结合起来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4、软件评审
软件评审并不是在软件开发完毕后进行评审,而是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审。因为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错误,如果这些错误不及时发现并纠正,会不断地扩大,最后可能导致开
发的失败。下面这组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前期的错误对后期的影响。
软件评审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也是目前国内开发最不重视的工作。
(1)评审目标
。发现任何形式表现的软件功能、逻辑或实现方面的错误;
。通过评审验证软件的需求;
。保证软件按预先定义的标准表示;
。已获得的软件是以统一的方式开发的;
。使项目更容易管理。
(2)评审过程
A、召开评审会议:一般应有3至5人参加,会前每个参加者做好准备,评审会每次一般不超过2小时。
B、会议结束使必须做出以下决策之一:接受该产品,不需做修改;由于错误严重,拒绝接受;暂时接受该产品。
C、评审报告与记录;所提出的问题都要进行记录,在评审会结束前产生一个评审问题表,另外必须完成评审简要报告。
(3)评审准则
。评审产品,而不是评审设计者(不能使设计者有任何压力);
。会场要有良好的气氛;
。建立议事日程并维持它(会议不能脱离主题);
。限制争论与反驳(评审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现问题;
。指明问题范围,而不是解决提到的问题;
。展示记录(最好有黑板,将问题随时写在黑板上);
。限制会议人数和坚持会前准备工作;
。对每个被评审的产品要尽力评审清单(帮助评审人员思考);
。对每个正式技术评审分配资源和时间进度表;
。对全部评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及早地对自己地评审做评审(对评审准则的评审)。
5、ISO9000.3软件质量认证体系
ISO9000.3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中关于计算机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部分。它从管理职责、质量体系、合同评审、设计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采购、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质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培训、服务、统计系统等二个方面对软件质量进行了要求。
6、测试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测试就是用已知的输入在已知环境中动态地执行系统(或系统的部件)。测试一般包括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则很可能是发现了系统中的错误,测试过程中将产生下述基本文档:
(1)测试计划:确定测试范围、方法、和需要的资源等。
(2)测试过程:详细描述和每个测试方案有关的测试步骤和数据(包括测试数据及预期的结果)。
(3)测试结果:把每次测试运行的结果归入文档,如果运行出错,则应产生问题报告,并且必须经过调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测试结果:把每次测试运行的结果归入文档,如果运行出错,则应产生问题报告,并且必须经过调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七、软件风险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存在着风险,如果我们提前重视风险,并且有所防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发生。进行风险管理是有效的手段。
1、风险的分类
根据风险内容,我们可以将风险分为项目风险(成本提高,时间延长等)、技术风险(技术不成熟等)、商业风险(销售问题等)、战略风险(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变化)、管理风险(公司管理人员是否成熟等)、预算风险(预算是否准确等)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风险分为已知风险(如员工离职等)、可预报风险(从以往经验得出可能有风险的)和不可预知风险。
2、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的有效方法是建立风险项目检查表。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检查:
。产品规模风险检查
。业务影响风险检查
。与客户相关的风险检查
。过程风险检查
。技术风险检查
。开发环境风险检查
。与人员的模式和经验有关的风险检查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从下面七个方面进行:
。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的结果(影响)
。建立一个尺度表示风险可能性(如,极罕见、罕见、普通、可能、极可能)
。描述风险带来的后果
。估计对产品和项目的影响
。确定风险评估的正确性
。根据影响排定有限队列
另外,要对每个风险的表现、范围、时间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
4、风险的评价
对风险的评价主要依据三个因素:风险描述、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从成本、进度及性能三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项目的中止点,在中止点出再一次进行风险评价。
5、风险的驾驭和监控
风险的驾驭与监控主要要靠管理者的经验来实施。如,某开发人员的离职概率是0.7,离职后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则该风险驾驭和监控的策略如下:
。与在职人员协商,确定流动原因。
。在项目开始前,把环节这些流动原因的工作列入风险驾驭计划。
。项目开始时,作好人是会流动的准备,采取一些措施确保人员一旦离开时,项目仍能继续。
。制定文档标准,并建立一种机制,保证文档及时产生。
。对所有工作进行细微详审,使更多人能够按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对每个关键性技术人员培养后备人员。
在考虑风险成本之后,决定是否采用上述策略。
八、人员管理
1、对项目经理的要求
。能够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能力
。有一定的组织
4.3.其他文档
5.标准和约定
5.1.目的
5.2.约定
6.评审和审计
6.1.目的
6.2.评审要求
6.2.1.软件需求的评审
6.2.2.设计评审
6.2.3.软件验证和确认评审
6.2.4.功能评审
6.2.5.物理评审
6.2.6.内部过程评审
6.2.7.管理评审
7.测试
8.问题报告和改正活动
9.工具、技术和方法
10.媒体控制
11.供应者控制
12.记录、收集、维护和保密
13.培训
14.风险管理
2、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过程控制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
。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持续的质量改进;
。有效的质量体系应满足顾客和组织内部双方的需要和利益;
。定期评价质量体系;
。搞好质量管理关键在于领导。
3、软件质量因素
正确性:系统满足规格说明和用户目标的程度,即,在预定环境下能正确地完成预期功能的程度。
健壮性:在硬件发生故障、输入的数据无效或操作错误等意外环
境下,系统能做出适当响应的程度。
效率:为了完成预定的功能,系统需要的计算资源的多少。
完整性(安全性):对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软件或数据的企图,系统能过控制(禁止)的程度。
可用性:系统在完成预定应该完成的功能时另人满意的程度。
风险:按预定的成本和进度把系统开发出来,并且为用户所满意的概率。
可理解性: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
可维修性:诊断和改正在运行现场发现的错误所需要的工作量的大小。
灵活性(适应性):修改或改进正在运行的系统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可测试性:软件容易测试的程度。
可移植性:把程序从一种硬件配置和(或)软件系统环境转移到另一种配置和环境时,需要的工作量多少。有一种定量度量的方法是:用原来程序设计和调试的成本除移植时需用的费用。
可再用性:再其他应用中该程序可以被再次使用的程度(或范围)。
互运行性:把该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结合起来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4、软件评审
软件评审并不是在软件开发完毕后进行评审,而是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审。因为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错误,如果这些错误不及时发现并纠正,会不断地扩大,最后可能导致开
发的失败。下面这组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前期的错误对后期的影响。
软件评审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也是目前国内开发最不重视的工作。
(1)评审目标
。发现任何形式表现的软件功能、逻辑或实现方面的错误;
。通过评审验证软件的需求;
。保证软件按预先定义的标准表示;
。已获得的软件是以统一的方式开发的;
。使项目更容易管理。
(2)评审过程
A、召开评审会议:一般应有3至5人参加,会前每个参加者做好准备,评审会每次一般不超过2小时。
B、会议结束使必须做出以下决策之一:接受该产品,不需做修改;由于错误严重,拒绝接受;暂时接受该产品。
C、评审报告与记录;所提出的问题都要进行记录,在评审会结束前产生一个评审问题表,另外必须完成评审简要报告。
(3)评审准则
。评审产品,而不是评审设计者(不能使设计者有任何压力);
。会场要有良好的气氛;
。建立议事日程并维持它(会议不能脱离主题);
。限制争论与反驳(评审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现问题;
。指明问题范围,而不是解决提到的问题;
。展示记录(最好有黑板,将问题随时写在黑板上);
。限制会议人数和坚持会前准备工作;
。对每个被评审的产品要尽力评审清单(帮助评审人员思考);
。对每个正式技术评审分配资源和时间进度表;
。对全部评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及早地对自己地评审做评审(对评审准则的评审)。
5、ISO9000.3软件质量认证体系
ISO9000.3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中关于计算机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部分。它从管理职责、质量体系、合同评审、设计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采购、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质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培训、服务、统计系统等二个方面对软件质量进行了要求。
6、测试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测试就是用已知的输入在已知环境中动态地执行系统(或系统的部件)。测试一般包括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则很可能是发现了系统中的错误,测试过程中将产生下述基本文档:
(1)测试计划:确定测试范围、方法、和需要的资源等。
(2)测试过程:详细描述和每个测试方案有关的测试步骤和数据(包括测试数据及预期的结果)。
(3)测试结果:把每次测试运行的结果归入文档,如果运行出错,则应产生问题报告,并且必须经过调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测试结果:把每次测试运行的结果归入文档,如果运行出错,则应产生问题报告,并且必须经过调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七、软件风险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存在着风险,如果我们提前重视风险,并且有所防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发生。进行风险管理是有效的手段。
1、风险的分类
根据风险内容,我们可以将风险分为项目风险(成本提高,时间延长等)、技术风险(技术不成熟等)、商业风险(销售问题等)、战略风险(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变化)、管理风险(公司管理人员是否成熟等)、预算风险(预算是否准确等)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风险分为已知风险(如员工离职等)、可预报风险(从以往经验得出可能有风险的)和不可预知风险。
2、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的有效方法是建立风险项目检查表。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检查:
。产品规模风险检查
。业务影响风险检查
。与客户相关的风险检查
。过程风险检查
。技术风险检查
。开发环境风险检查
。与人员的模式和经验有关的风险检查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从下面七个方面进行:
。发生的可能性
。发生的结果(影响)
。建立一个尺度表示风险可能性(如,极罕见、罕见、普通、可能、极可能)
。描述风险带来的后果
。估计对产品和项目的影响
。确定风险评估的正确性
。根据影响排定有限队列
另外,要对每个风险的表现、范围、时间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
4、风险的评价
对风险的评价主要依据三个因素:风险描述、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从成本、进度及性能三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项目的中止点,在中止点出再一次进行风险评价。
5、风险的驾驭和监控
风险的驾驭与监控主要要靠管理者的经验来实施。如,某开发人员的离职概率是0.7,离职后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则该风险驾驭和监控的策略如下:
。与在职人员协商,确定流动原因。
。在项目开始前,把环节这些流动原因的工作列入风险驾驭计划。
。项目开始时,作好人是会流动的准备,采取一些措施确保人员一旦离开时,项目仍能继续。
。制定文档标准,并建立一种机制,保证文档及时产生。
。对所有工作进行细微详审,使更多人能够按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对每个关键性技术人员培养后备人员。
在考虑风险成本之后,决定是否采用上述策略。
八、人员管理
1、对项目经理的要求
。能够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能力
。有一定的组织
上一篇:对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运用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