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08
勤、劳动态度、清洁、烟蒂纸屑、标牌擦洗、石凳擦洗、灯具擦洗、景点兼护、文明礼貌”等,每天检查记分,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按月累计,作为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其他工种也分别有各自的考核项目。
在园区小道上,正为我们驾驶电瓶车的小姐,看到路旁有游客跳进草地去照相,她和颜悦色在招呼那位游客,请她离开草地到外边来照相。这似乎是她的份外事,使我们看到了业已形成的全员管理(服务)意识。
对于艺术表演团则实行练功场、排练场、表演场“三场管理制度”。严格考勤,制定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和奖罚制度。实行表演艺术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
三处景区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管理方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彻底抛弃了曾用过的红袖章、吹哨子、警告牌、罚款牌那些使游客反感的阻吓式管理方式。清洁工默默地跟在游客后面将其随手丢弃的杂物扫起,你再丢,她再拣。这种跟踪式清扫,体现了“游客至上”的服务精神,也是对游客的一种无声而有形的提示。晚上清场的广播音响起,管理人员陪着还没离去的游客边走边讲解景点,而不是吆喝着驱赶游客。这种陪游式清场,使游客带着员工的一份温馨离园而归。
以疏导代替防范,充分尊重了游客,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游览环境,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纠纷,同时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这种氛围启动了游客的自律心理,丢弃杂物的游客日渐减少。在这里我们看到国内少有的清洁如洗的景区,正是这种文明管理的结果。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里的洗手间。洗手间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有盆栽绿树、轻柔音乐和阵阵幽香。还有梳子、针线包、电吹风、小药箱等免费服务。服务员微笑着为客人递手纸、拧水龙头。我们曾抱着疑惑的心态,走进一个又一个洗手间,一连看了七八间,终于信服。原来他们在精心营造“洗手间文化”。长期以来洗手间给中国旅游业形象在海内外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使他们决心将管好洗手间同维护国格和维护民族自尊联系起来。创造洗手间文化的最佳服务员黄积发被树为榜样,所有洗手间的服务员都需经他的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今年初,华侨城历时27天,检查了80个洗手间,评出优秀洗手间3个,文明清洁洗手间12个。洗手间的卫生状况应是评价景区管理水平的第一准绳。洗手间能管得这样好,整个景区的管理必然是第一流的。每年元旦,马志民总经理将亲笔签名的贺卡送给这里的清洁工;每年春节,他都给清洁工拜年,感谢他们为维护民族自尊付出的辛勤努力。
他们明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除了制度便是感情。在民俗村,他们根据民族员工的特点,制定了“真诚爱护,加强教育,善于引导,严格管理”的方针。用工制度对少数民族实行倾斜,取消试用期。生活上充分尊重民族习俗,为伊斯兰教信仰者办清真食堂,为他们举办自己的民族节日活动,此外还有生日晚会、卡拉OK比赛、图书阅览室等。许多民族员工说,在这里工作好像进了学校,能学到许多东西。回到家乡的员工大多成为当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骨干。
四、成功之本:高素质的人员结构
在几天的考察中,我们在华侨城指挥部看到各管理机构人员精干,办事高效。办公室里见不到手持一张报纸,嘴刁一支烟,侃大山、聊大天的现象,都是在聚精会神地认真工作。对我们的接待安排摒除了常见的那些繁文缛节,但该帮我们办的事都一一按时办了。
与一般文员、部门经理和总经理接触、交谈,给人印象是思路清晰,见解各有个性。这引发我们找人事部门进一步了解这里的人员结构状况。
从数字看,世界之窗文员以上的管理人员236人,大专154人,占65%;大学本科77人,占32%;硕士5人,占2%。华侨城旅游发展部是直接主管这三个景区的部门,工作人员仅5人,其中硕士3人,大学本科与大专各1人。专业为经济、历史、中文等,还有理工科。民俗村的管理层里就有民俗学硕士。这里人才济济,智慧聚集。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就参考和引用了他们的不少文章和谈话。
用人制度是双向选择。不少人是毛遂自荐,经考核而进来的。深圳本是移民城市,人才来自四面八方,筛选人才有很大余地。外地常见的关系网这里较薄弱。来这里的人都有吃苦、拼搏的充分准备,因此对于这里严格管理和就业风险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强。这里没有“铁饭碗”可端,优留劣去,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他们说,这里的人才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人才流动趋向市场化。
人员培养构成网络,各层员工有不同的培训机制,连洗手间的服务员都要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景区所在的华侨城员工及家属子女,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成人教育,都已完善。正在建设中的中旅学院,是一所直接由旅游企业办的新型旅游高等学府,准备既培养本科生,也培训在职人员。
无所不在的企业文化,营造了文化的良好环境,逐渐陶冶和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世界旅游组织曾提出:“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从这里我们领悟到,高品位景点和高水平经营管理所带来的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归根到底是高素质的人员所创造的。这是成功的根本。
对三个景区的调查研究,我们获得了一点启示和思考。
启示:
分解深圳三个景区取得成功的几条因素,对照国内各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他们的经验可一分为三:
一是可以学到的基本经营,如以市场为导向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景区的总体构思与各零部件的和谐统一,中外民族的内容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拳头项目与服务设施的配套,景区内外旅游六要素的配套,景区开发与城区建设的结合,分期建设与成片开发的衔接。
二是可学而难学的一些独到经验,如双向自由选择的用工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结构,旅游企业创办高水平的大型艺术团,艺术表演成为旅游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文化内涵渗透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各个环节等,这需要有较成熟的人才市场和文化市场机制及其他社会条件的配合。
三是无法照“学”的独特条件,如其坚实的先天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性质及其形成带来的客源市场优势。
因此,在开发和经营人造景点方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可照搬照抄的“深圳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择其可行者而借鉴之。古人曰:“橘逾淮而北则枳……此地气然也”。所谓“地气”,即各地相异的水土。此时此地成功的经验,移植到彼时彼地就不一定成功。
思考:
锦绣中华高峰期每日8000游客,维持了3年。民俗村的建成,对锦绣中华第三年还能保持高峰起了促进作用。如今这两个景区的日常客流量已分别降到3000和4000多。世界之窗开业,构成更大的规模效应,对前两个景区的客源既有带动,又有争夺。目前世界之窗的势头正旺,日客流量几乎接近另两个景区之和的1倍。
华侨城管理层中有几位与我们不约而同地正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
锦绣中华、民俗村客源量开始下降的趋势能否遏止?有何有效对策?
以每隔2—3年新增一个景区来维持热度、推动高潮的做法,终有尽期。新老景点如何延长各自的生命周期?
规模效应在景区之间既相互带动又相互争夺,其正负两个方面如何权衡其轻重?如何把握规模效应的临界线?
这些问题或许在全国旅游业界有一定的共性。愿读者和我们共同给以关注和思考。
参考书目:
1 华侨城十年规划小组.华侨城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1995—2004年)
2 深圳湾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方案
3 深圳特区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以景区建设带动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4 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具有“锦绣中华”特色的景区管理模式
5 刘圣佳.中国发展旅游史上辉煌的交响乐章——深圳“锦绣中华”现象剖析
6 刘圣佳.在特区发展旅游业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认识
7 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办团的思考和探索
8 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从世界之窗看艺术进入市场的一条道路
9 高兴烈、王茂亮、侯军.华侨城发展观
10 华侨城建设指挥部提供的资料:游客接待情况统计.投资情况资料.交通情况统计.人材结构统计
在园区小道上,正为我们驾驶电瓶车的小姐,看到路旁有游客跳进草地去照相,她和颜悦色在招呼那位游客,请她离开草地到外边来照相。这似乎是她的份外事,使我们看到了业已形成的全员管理(服务)意识。
对于艺术表演团则实行练功场、排练场、表演场“三场管理制度”。严格考勤,制定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和奖罚制度。实行表演艺术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
三处景区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管理方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彻底抛弃了曾用过的红袖章、吹哨子、警告牌、罚款牌那些使游客反感的阻吓式管理方式。清洁工默默地跟在游客后面将其随手丢弃的杂物扫起,你再丢,她再拣。这种跟踪式清扫,体现了“游客至上”的服务精神,也是对游客的一种无声而有形的提示。晚上清场的广播音响起,管理人员陪着还没离去的游客边走边讲解景点,而不是吆喝着驱赶游客。这种陪游式清场,使游客带着员工的一份温馨离园而归。
以疏导代替防范,充分尊重了游客,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游览环境,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纠纷,同时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这种氛围启动了游客的自律心理,丢弃杂物的游客日渐减少。在这里我们看到国内少有的清洁如洗的景区,正是这种文明管理的结果。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里的洗手间。洗手间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有盆栽绿树、轻柔音乐和阵阵幽香。还有梳子、针线包、电吹风、小药箱等免费服务。服务员微笑着为客人递手纸、拧水龙头。我们曾抱着疑惑的心态,走进一个又一个洗手间,一连看了七八间,终于信服。原来他们在精心营造“洗手间文化”。长期以来洗手间给中国旅游业形象在海内外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使他们决心将管好洗手间同维护国格和维护民族自尊联系起来。创造洗手间文化的最佳服务员黄积发被树为榜样,所有洗手间的服务员都需经他的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今年初,华侨城历时27天,检查了80个洗手间,评出优秀洗手间3个,文明清洁洗手间12个。洗手间的卫生状况应是评价景区管理水平的第一准绳。洗手间能管得这样好,整个景区的管理必然是第一流的。每年元旦,马志民总经理将亲笔签名的贺卡送给这里的清洁工;每年春节,他都给清洁工拜年,感谢他们为维护民族自尊付出的辛勤努力。
他们明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除了制度便是感情。在民俗村,他们根据民族员工的特点,制定了“真诚爱护,加强教育,善于引导,严格管理”的方针。用工制度对少数民族实行倾斜,取消试用期。生活上充分尊重民族习俗,为伊斯兰教信仰者办清真食堂,为他们举办自己的民族节日活动,此外还有生日晚会、卡拉OK比赛、图书阅览室等。许多民族员工说,在这里工作好像进了学校,能学到许多东西。回到家乡的员工大多成为当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骨干。
四、成功之本:高素质的人员结构
在几天的考察中,我们在华侨城指挥部看到各管理机构人员精干,办事高效。办公室里见不到手持一张报纸,嘴刁一支烟,侃大山、聊大天的现象,都是在聚精会神地认真工作。对我们的接待安排摒除了常见的那些繁文缛节,但该帮我们办的事都一一按时办了。
与一般文员、部门经理和总经理接触、交谈,给人印象是思路清晰,见解各有个性。这引发我们找人事部门进一步了解这里的人员结构状况。
从数字看,世界之窗文员以上的管理人员236人,大专154人,占65%;大学本科77人,占32%;硕士5人,占2%。华侨城旅游发展部是直接主管这三个景区的部门,工作人员仅5人,其中硕士3人,大学本科与大专各1人。专业为经济、历史、中文等,还有理工科。民俗村的管理层里就有民俗学硕士。这里人才济济,智慧聚集。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就参考和引用了他们的不少文章和谈话。
用人制度是双向选择。不少人是毛遂自荐,经考核而进来的。深圳本是移民城市,人才来自四面八方,筛选人才有很大余地。外地常见的关系网这里较薄弱。来这里的人都有吃苦、拼搏的充分准备,因此对于这里严格管理和就业风险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强。这里没有“铁饭碗”可端,优留劣去,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他们说,这里的人才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人才流动趋向市场化。
人员培养构成网络,各层员工有不同的培训机制,连洗手间的服务员都要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景区所在的华侨城员工及家属子女,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成人教育,都已完善。正在建设中的中旅学院,是一所直接由旅游企业办的新型旅游高等学府,准备既培养本科生,也培训在职人员。
无所不在的企业文化,营造了文化的良好环境,逐渐陶冶和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世界旅游组织曾提出:“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从这里我们领悟到,高品位景点和高水平经营管理所带来的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归根到底是高素质的人员所创造的。这是成功的根本。
对三个景区的调查研究,我们获得了一点启示和思考。
启示:
分解深圳三个景区取得成功的几条因素,对照国内各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他们的经验可一分为三:
一是可以学到的基本经营,如以市场为导向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景区的总体构思与各零部件的和谐统一,中外民族的内容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拳头项目与服务设施的配套,景区内外旅游六要素的配套,景区开发与城区建设的结合,分期建设与成片开发的衔接。
二是可学而难学的一些独到经验,如双向自由选择的用工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结构,旅游企业创办高水平的大型艺术团,艺术表演成为旅游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文化内涵渗透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各个环节等,这需要有较成熟的人才市场和文化市场机制及其他社会条件的配合。
三是无法照“学”的独特条件,如其坚实的先天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性质及其形成带来的客源市场优势。
因此,在开发和经营人造景点方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可照搬照抄的“深圳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择其可行者而借鉴之。古人曰:“橘逾淮而北则枳……此地气然也”。所谓“地气”,即各地相异的水土。此时此地成功的经验,移植到彼时彼地就不一定成功。
思考:
锦绣中华高峰期每日8000游客,维持了3年。民俗村的建成,对锦绣中华第三年还能保持高峰起了促进作用。如今这两个景区的日常客流量已分别降到3000和4000多。世界之窗开业,构成更大的规模效应,对前两个景区的客源既有带动,又有争夺。目前世界之窗的势头正旺,日客流量几乎接近另两个景区之和的1倍。
华侨城管理层中有几位与我们不约而同地正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
锦绣中华、民俗村客源量开始下降的趋势能否遏止?有何有效对策?
以每隔2—3年新增一个景区来维持热度、推动高潮的做法,终有尽期。新老景点如何延长各自的生命周期?
规模效应在景区之间既相互带动又相互争夺,其正负两个方面如何权衡其轻重?如何把握规模效应的临界线?
这些问题或许在全国旅游业界有一定的共性。愿读者和我们共同给以关注和思考。
参考书目:
1 华侨城十年规划小组.华侨城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1995—2004年)
2 深圳湾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方案
3 深圳特区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以景区建设带动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4 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具有“锦绣中华”特色的景区管理模式
5 刘圣佳.中国发展旅游史上辉煌的交响乐章——深圳“锦绣中华”现象剖析
6 刘圣佳.在特区发展旅游业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认识
7 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办团的思考和探索
8 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从世界之窗看艺术进入市场的一条道路
9 高兴烈、王茂亮、侯军.华侨城发展观
10 华侨城建设指挥部提供的资料:游客接待情况统计.投资情况资料.交通情况统计.人材结构统计
上一篇:旅游业中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下一篇: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