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2013数据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4-10

    提要:与以往仅从个体性因素研究居民环境行为不同,文中从社会性因素入手,利用CG2013数据,分析现阶段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居民实施环境行为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差距、社会阶层差异相当显著,城镇居民、社会阶层较高居民其环境行为明显较多。此外,个体性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仍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居于社会环境中的居民环境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外部因素影响,环境污染状况、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和大众传媒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居民环境行为社会性因素CG2013中图分类号:X21文献标识码:A经过三十多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和乡村均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愈发凸显[1-3]。近期出现的网络热词,如"AEC蓝""穹顶之下",均不同程度引发社会热议,反映出我国广大普通民众对环境问题的强烈关注。当前我国从中央政府到普通居民基本已达成共识:要保住"青山绿水,留住乡愁"就得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倡导实践环境保护等环境行为。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事实上,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环境行为的社会调查和相关研究,但是绝大部分研究设计和方法较为粗糙[4],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特定人群和部分区域[5-6],绝大部分研究仅从个体因素入手探讨社会人口因素、环境关心和环境价值观对环境行为的影响[7-8]。然而,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个体的环境行为不仅仅受到环境关心等内在动力的影响,还受到环境污染状况认知、政府环境保护行为、大众传媒等社会外界因素的影响。现有文献基本较少关注社会外界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因此,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2013年数据,文中探讨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考察社会性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科学认知当前我国全民社会高涨的环境行为,对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实践环境行为,有效治理我国严重的城乡环境污染,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文中所用数据来自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eeGeeralocialurvey,CG)的环境模块。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开始于2003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主持的一项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CG2013年调查采取多阶段和分层抽样设计,以我国18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覆盖全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单位,访问形式以面对面访谈为主。CG2013共收集有效样本11438个,应答率为72.17%。由于CG2013的环境模块为选答模块,收集样本有所减少,剔除缺失情况严重样本后,最终进入样本分析数为4753个,但是统计结果同样可进行推论。其中,城市样本占61.4%,农村样本占38.6%。
      1.2研究变量文中的因变量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环境行为。文中所用问卷中环境行为共由十道问题组成,分别从居民环境行为的十个方面进行测量,选项分别为"从不、偶尔、经常"。文中对居民环境行为各测量维度选项进行赋值(从不=1,偶尔=2,经常=3)后加总得到环境行为得分。文中自变量是环境知识、环境污染状况、政府环境行为和大众媒体。环境知识方面,文中问卷中共有十道题,其中1、3、5、7、9题为错误表述,选项为"正确、错误、无法选择"。文中将每项实际判断正确赋值为1,判断错误或不知道赋值为0,各项目值相加得出居民环境知识水平。环境污染状况方面,文中问卷共有十二道题,分别从环境污染状况的十二个方面测量受访者居住地环境污染严重程度。对每个方面的选项(没有问题=0,说不清/一般=1,不严重=2,不太严重=3,比较严重=4,很严重=5)进行赋值后相加即得到受访者居住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分。政府环境行为方面,文中问卷分别从中央政府和受访者当地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评价来衡量,同样先对其选项(说不清/重视不够=1,效果不佳=2,有一定成效=3,取得很大成绩=4)赋值,再相加便得到政府环境行为得分。大众媒体使用方面,文中问卷分别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定制消息六个方面的使用情况进行测量,选项分别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和非常频繁"。文中对选项依次赋值1-5后相加即得到大众媒体使用得分。文中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身份、收入、教育程度、工作单位、健康状况、城乡地区和地域。表1给出了文中变量设置情况和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


      1.3研究方法文中使用TATA1
      3.0作为数据分析软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由于文中因变量我国居民环境行为、自变量环境知识、环境污染状况、政府环境行为和媒体使用皆为连续性变量,所以文中采用普通多元线性(OL)回归模型,模型形式如下:Yi=α+β1X1+β2X2+…+βiXi+ε式中:Y为因变量我国居民环境行为X为影响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变量,i表示变量的个数,文中i=15ɑ为常数项β是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影响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方向和程度ε为残差。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现状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平均实践环境行为仅为16.165,居民环境行为实践水平并不高。其中,城镇居民(16.794)实施环境行为明显多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居民(16.929)实施环境行为显著多于中西部地区。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具有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异。此外,除婚姻因素外,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实施在其他个体性因素上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相比男性居民,我国女性居民实践环境行为明显较多。在年龄上,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实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5-40岁人群实施环境行为最多。文中以10000元和22000元为临界值把居民收入状况分为三组,10000元以下为低收入组,10000到22000元为中等收入组,22000元以上为高收入组。表2中显示,收入水平越高、教育程度越高、工作单位越好、政治身份为非群众的居民实践环境行为明显较多。以上四个因素往往反映居民社会经济地位,因此,可以说,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实施具有明显的社会阶层差异。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实施在健康因素上也具有明显差异,相比于健康较差的居民,健康较好的居民实践环境行为较多。表2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方差分析


      2.2我国居民环境行为与社会性因素的相关分析为探讨我国城乡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文中分别计算了全国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环境行为与环境知识、社会性因素的earo相关系数,具体结果(表3)。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环境行为与环境知识、社会性因素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媒体使用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性最高,政府环境行为与居民环境行为的相关性最低。分城乡来看,除表3我国居民环境行为与社会性因素的相关分析Tale3Thecorrelatioetweethereidet'evirometalehavioradtheocialfactor城镇农村全国环境知识
      0.2020.2680.284环境污染状况
      0.1410.0940.191政府环境行为
      0.0470.0390.019媒体使用
      0.3030.2580.352了具有以上特征外,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除环境知识外我国城镇居民环境污染状况认知、政府环境行为和媒体使用与环境行为的相关程度均高于农村居民。以上分析表明,环境知识、环境污染状况、政府环境行为和大众媒体使用对我国城乡居民环境行为有一定影响。
      2.3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了更加全面、更加科学考察我国居民环境行为,文中建立了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4)。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文中首先建构了一个由社会经济人口因素和环境知识因素组成的个体性因素模型,即模型1。在此模型上,分别纳入环境污染状况、政府环境行为和大众媒体因素,得到模型2、模型3和模型4。最后把文中所有研究变量纳入到模型中得到一个完整模型,即模型5。总体来看,各个变量的引入均显著改进了模型1的拟合度,表明各个模型拟合较为理想,各个因变量均有独自的解释力。因此,文中将依次论述社会外界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
      2.3.1个体性因素的作用模型1显示,个体性因素能够解释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15.44%。相比加入外界因素的完全模型,模型1的解释力虽不及完全模型,但是个体性因素的解释力占据完全模型总体解释力的绝大部分。这表明,个体性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模型五中,环境知识对居民环境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知识水平越高的居民实施环境行为越多。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多,居民环境行为实施越多。虽然在后面的模型分别加入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收入对居民环境行为不再有显著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对环境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是收入的作用被其他因素所抑制。此外,具有非群众身份的居民实施环境行为比群体身份的居民多相比没有单位的居民,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居民实施环境行为较多。基本人口学变量方面,除婚姻变量外,性别和年龄对环境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女性比男性实施更多的环境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环境行为实施越多。表4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动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和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大众媒体上获得信息,对大众媒体的依赖度越来越强。虽然当前我国大众媒体在很多环境问题报道中常常受到限制,但是大众媒体,尤其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在传播环境知识、报道环境污染、倡导环境行为等方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个体决定环境行为实施的大量信息很大程度上由大众媒体提供,可以说大众媒体对居民环境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形塑能力。

2.3.2环境污染状况的影响模型二显示,居民居住地环境污染越严重,居民实施的环境行为越多城镇居民实施的环境行为明显比农村居民多。在后面的模型分别加入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以上关系依然存在。这一结果表明,居住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城镇居民实施环境行为比农村居民较多。现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城乡均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城镇人口集中、发展较快,社会普遍较早认识到城镇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治理也主要集中于城镇。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并未被很好的识别出来,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经济发展常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环境污染治理尚不到位。二是环境行为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农村居民环境行为实施较少不仅仅受到城乡地区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农村居民往往教育程度不高,收入较低,缺乏更好的实施环境行为的社会经济基础,其环境行为实施往往较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