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考察(9)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由女方全備辦‧屋內家電齊全,還有他倆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寄來的各種中西擺設品等等。新床是請一位兒女雙全的女性來舖的,壓床則由我六歲的兒子代勞。這天凌晨三點前,我和表弟媳的姐姐一起把所有娶親用的車輛、雙方父母家門上、新房內外以及道上都貼好了大紅喜字,並且所有門上和通道的喜字是倒著貼的。凌晨四點表弟與幾位未成過親的重男夥伴驅車前去避娶新娘 (按漢俗新娘應在雞叫頭遍娶進夫家門),行前他們準備了幾個裝有四五十元的紅包。在進新娘娘家門之箭,新娘的女伴們在屋內給新郎和小夥子們出許多難題:比如新郎為什麼選她作新娘?看上姑娘那一點?婚後將如何待她?再歡生養男孩還是女孩?給大家唱歌或表演節目等等,直到小夥子們在外回答滿意,表演的節目逗人開心並要他們從門上戶窗遞進紅包為止方才打開房門讓他們進屋。這一天兩位新人著灰色西裝領帶和分紅色西式娘紗禮服,同時還在美容店經美容師進行過美容美發的修飾。小夥子們一進屋得到的款待是每人吃一碗勞糟蛋,稍息,新娘即在新郎和伴娘的攙扶下上車出嫁,開車前小夥子們放鞭砲開道。這次沒有家人同行。到新房處大約是凌晨五點左右,一下車小夥子們又燃放鞭砲、煙花等告知新娘已到,新娘由新郎自己從車上抱入新房。此後大家各自休息。中午12點後即在西昌賓館餐廳舉辦婚禮。記得備辦的酒席是120桌,12點後雙方親人都到賓館接待客人,兩位新人也著裝整齊地在大門迎接和感謝每位前來誌喜的人。四點中賓客基本到齊,由主婚人 (涼山州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是表弟的嫂子,所以沒有賓館人主持)宣布婚禮開始,接著大廳門外燃放鞭砲、煙花,大廳內高奏西方婚禮進行曲,兩位新人在伴娘和伴郎的陪伴下,踏著婚禮進行曲的節奏由廳外緩緩步入廳內台上,他們身後還有兩個七八歲的金董玉女尾隨向其頭上拋披碎紙花,這氣氛儼然一種西式風格。接著主婚人向來賓介紹兩位新人的職業、家庭等背景,並要求他倆為父母、親人、來賓鞠躬和講戀愛經過、暢飲交杯酒、表演節目等,以後由雙方單位領導分別上台以證婚人身份致辭。再後,主持人會在賓朋用餐過程中不斷過訪雙方父母姊妹和他們倆的親朋好友上台介紹給大家,並要求他們表演節目以助興後才能下去就坐。用餐過程中倆位新人不斷依次為來賓敬酒,食用之物有西式糕點、漢式菜希,整個婚禮就這樣中西文化兼用、熱鬧隆重地進行著,當人們離席時還每人可得一分印有喜字袋裝的糖果、香煙和瓜子等。入夜,新人們的夥伴都聚在新房鬧洞房、打麻將、唱卡拉OK等直至通宵。我們初步計算了一下,表弟的婚禮(兩次婚儀開支)全部耗資 1萬元左右,他們除收了大量實物禮品外,共收現金禮三萬元左右,我當時也趕禮一千元。但是後來的這些年他們為朋友婚禮、孩子出生等所還禮錢也花了不少。 近年來農村彝族婚姻程序也開始變動,不斷由原先那種只遵循本地域內婚俗逐步向兼容所地、聖乍、義諾三地之俗並用的方向發展,這一點在聖乍地區尤為突出。聖乍地區為涼山彝族父母包辦婚俗制地區,這裡的青年由於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聯產承包制帶來經濟狀況的好轉和自主時間的增多而參與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多,他們利用一 切逢場、趕集、婚喪嫁娶、節日聚會和經營生意時機,彼此相識交往,逐步發展感情繼而締結婚姻,充分利用所地地區婚前社交的異性即可成為締婚對象這一習俗。婚禮突出表現為形式和內容上越加翻新和復舊,各程序越發包容傳統婚俗的內容,並且以追求達到與舊式一致為時尚,似乎給人以一種更具民族特性的感受。

四、婚姻文化變遷的趨勢及評價
前面我們己對涼山彝族傳統婚姻文化和變遷的背景極其表現等進行粗略梳理。由此,筆者試圖通過民改前後的涼山彝族婚姻文化進行比較,把握其近四十多年來涼山彝族婚姻文化變遷的走向和發展的趨勢。民主改革前,彝族同族內婚、家支外婚、等級內婚和包辦買賣婚姻在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庇護下成為牢不可破的婚姻法則。民改推翻了彝族社會等級制度,便其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也使其傳統婚姻制度遭遇從未經歷過的衝擊和動搖,但這次的衝擊和動搖並未導致婚姻文化的大變動,它只是在城鎮彝族中有較大反響,並且參與婚變潮的主體基本為男性成員。這一時期的婚變潮對涼山彝區的農村和女性群體的衝擊和動搖顯得非常微弱。表現為無可奈何地承認男性婚變事實,而以約束女性來維係傳統婚姻文化,並推出與之相應的一些「臨時」約束女性的婚姻理論。這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制度、等級制度的革命還只是社會表層結構的重新組合,而作為社會深層結構,如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心理結構、婚姻行為等的更新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所以婚姻文化中許多傳統的東西都會或多或少地保留下來、沿襲使用。但是,雖然當時發生在城鎮彝族中‧的婚變現象只屬一少部分,可它終歸是涼山彝族婚姻文化創始性變遷的開端,與此同時,涼山鼻族婚姻文化也呈現出了向城鎮和農村兩種不同模式發展的趨勢城鎮不僅包容本民族原有文化,而且逐漸接納漢族乃至其他民族文化;農村則基本沿襲固有文化模式。
真正對涼山彝族婚姻文化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的應當是80年代以來的社會大變遷,它促使涼山彝族婚姻文化發生了種種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在當今社會大變遷的大背景下,涼山彝族婚姻文化呈新舊混合交替、多元變遷的趨勢,其變遷是從兩個方面展開的,這就是復舊與重構。首先傳統的講血統和論等級、服從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婚姻文化還大有市場。這足由於如前所述,民改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傳統婚姻文化變異本身緩慢,加之破四舊和歷次階級鬥爭的「洗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等級血統觀念和傳統婚姻文化沉澱更深,許多人既便在遭遇厄運的境況下也決不改變自視高貴的架子,而一旦政治、經濟環境寬鬆時則更是變本加利地復舊、翻新,通過婚姻渠道加固傳統文化的凝聚性和保守性。可見社會制度的急劇變遷和政治制度的風雲突變也可能有未促使一個民族婚姻文化產生實質性變化的時候,並且它還有可能便一個民族的傳統婚姻文化反過來對其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施加影響和壓力。
其次,即跨越了一些明顯缺乏現代理性的因素,如婚姻制度的等級性、封閉性和包辦買賣性等。其他被跨越的領域還有姑舅表優先婚、節食禁水等陳規陋習。在揚長避短、注入新的文化內容之後,彝族婚姻文化正朝著城鎮農村整體變動的突破血統、等級和種族聯姻方式以及婚姻自主精神、婚變中主角被女性取而代之等等悄然興起的現代、開放的方向進行重構,雖然這種重構還未能成為當前彝族婚姻生活的主流,但無疑是一種進步的表現,代表了未來發展的總趨勢。這種婚姻文化的變遷是體制改革。商品經濟的作用和周邊各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影響所致。體制改革、商品經濟不僅給涼山彝族帶來了物質上的進步、社會結構的改變和社會關係的重組,也給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生活萬式帶來一次巨大的衝擊。在體制改革和商品經濟條件下,人們更重現實,一切傳統主義的價值觀念都抵擋不住現代商品文化的衝擊,然而它的消失需要一段時間,那麼在這一時期內,新的婚姻文化往往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傳統之中孕育、成長、壯大,以至於逐步取而代之,才能成為主流。
目前,涼山彝族婚姻文化的某些基本形式雖變化不大或沒有變化,但其婚姻的社會發展階段性卻因時代的不同而呈現出了不同的社會性質。彝族傳統的婚姻以家支的延續為最高的目的,這是涼山長期的奴隸制農業經濟和家文文化環境以及受其影響的主體意識所共同形成的。在奴隸制小農經濟中,家支的延續,既有現實的需要 (生產的助手、生活的依靠),也有心理的需要(家產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