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虐与权力——对文艺作品暴力现象的透析(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为相关的词语开骂来达到侮辱虐伤对方的目的。言语中的性暴力虽没有实质发生,但是这种言语污辱所引起的画面联想却足以让人羞愤欲死。隐喻式的如:“他妈的”(鲁迅先生称之为国骂,足见其普及程度),“鸟,爹那个头,狗日的”等等。粗口言语是一种与理性语言完全不同的粗话,也没有什么语言美可讲。只是为着从“说”的行为中打击羞辱对方从而获得权力欲与优越感。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正是在这种“对着干”的话语行为中摆脱了语言的伦理功能与审美功能,突破了道德(或某种行为规范)的约束使心灵从被束缚中,从定向中返回本来状态,这时心灵会因失去压抑而轻松愉快。而对方受辱的脸色与表情无疑将这种快乐夸大到极限。所以人们才会极其享受粗口,屡写不厌。粗口现象无处不在,辱骂口角每时发生,太多频繁地出现以至于每个人都习以为常,将其作为生活本身去面对。骂人者身心舒畅,受骂者满心窝火,找下一个人开骂。因此施虐受虐是相对而言的。
(二)压抑型:“压抑型言语虐待是指施虐者拒绝袒露自己的思想、感受、希望和梦想,不愿与人分享。”(55)
《永失我爱》(56)中:石静察觉到我情绪的变化,小心看着我脸色说:“你是不是又累了?”……
我没吭声,走到长沙发旁坐下来,仰靠在沙发背上。石静走过来,在我旁边侧身坐,凝视我。
“别理我。”我喃喃对她说,“让我静会儿。”
“我”已经拒绝与石静分享“我”的感受,宣布亲密关系不再。这种压抑的方式让对方感到困惑及挫败感,同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情绪,最终逼出了石静的眼泪。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说的/你想让我说什么/你不会感兴趣的/沉默。
(三)对抗型
“这种类型的言语虐待通常表现为,当受虐的伴侣说什么话时,施虐者的反应往往是想控制伴侣……他可能事事与伴侣论争反驳她的思想、观念,甚至否认伴侣对生活的体验。”(57)
《过把瘾就死》(5 8):“……我有什么好的?又没钱又没本事,长得也一般,性情古怪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你跟我离了再找个好的不行么?”
“不行。”她说。“我就看上你了,赖上你了,你毛病再多我也不嫌,别人再好我也看不上。”
“蠢么!愚蠢!”
“就是蠢,就是愚昧——因为我爱你!”
“哦——”……
杜梅对“我”的认同就像她自己对生命的认同一般,“我”已成为她生活的全部重心。然而在激烈的口角与索爱的疲倦中,“我”只想借助否定她的生活体验来打击她的坚持,以达到自我的解脱。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不是……而是/有什么……/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四)掩盖型
“这种言语虐待并不是玩笑本身能体现出来的,往往在人的一转念间,他已触及最敏感的地方,使受虐者深感难过,而施虐者却感到自己胜利了。……玩笑主要针对伴侣的一些本质特征,比如女性的性别特征,她的智力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能力。”(59)
《给我顶住》(6 0):“……不是和人约会吧?”我笑着走过去说。
“你怎么这么说话?”
“走吧走吧。”我笑着推她,“该迟到了”。
她不走,问我:“你希望我和别人约会?”
“我哪管得了你呵,”我还在开玩笑,看到周瑾的脸色忙改口:“说着玩呢。”
“我”在明知道周瑾对“我”心有所属的情况下以玩笑的形式暗讽周瑾朝秦暮楚,不耐寂寞的本性,又用一句“哪管得了你”打碎了周瑾在内心小小的期盼——希望“我”是在乎而非打趣儿,伤心是难免的。有时玩笑比事实更伤人,因为施虐者似乎在以玩笑的乐趣享受受虐者的伤心。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你没脑子吗/你看上去……/你不是要……
(五)阻碍和转移型
“通过阻碍伴侣说完自己的想法,或者转移话题这样的方式,杜绝了所有解决冲突的可能性。”(6 1)
《橡皮人》(6 2)中:“……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我不想解释。”
“你根本用不着解释。”
“你认为我很坏?”
“我认为你很好。”
“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问心无愧……”
“所以我说你很好。”
“她噎住了……”
“我”一再阻止李白玲的澄清和解释,本来可以在解释中让误会和解,却因为没有交流的诚意而杜绝了解决矛盾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这些全是废话/不要……/谁问你意见了
(六)命令型
“否定了受虐伴侣的平等权和自主权……当受虐者有什么要求时,他不是礼貌地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帮忙,而是命令对方为他做事。”(63)
《我是你爸爸》(6 4)中,在胡同打台球的坏小子们总是堵住马锐呼来喝去,命令其打开钱包给钱,在搜罗完所有值钱东西后将钱夹扔在地上命令其拣,最后拳打脚踢再命令道:“滚,滚,快滚!”
这种虐待对人自尊的伤害无疑是直接的。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关掉它/把它扔了/把这打扫干净
(七)威胁型
“威胁型的言语虐待是指施虐者的话语引起了受虐伴侣的极大恐惧。”(6 5)
《空中小姐》(6 6)中:……“你甭跟我瞪眼睛。”我指着她脸说。
“瞪了怎么着。”
“瞪,掐死你。”我把烟扔掉走近威胁她。
王眉虽然嘴上硬,最终仍是被“我”气哭了。这种威胁的对话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父子、师生、夫妻之间极为平常。通过威胁造成伤害或夺去对方心爱之物以达到吓唬对方服从自己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你最好……否则/如果,倘若你……那么我会……
(八)评判和批评型
“言语虐待者喜欢对他的伴侣做一番评价,然后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这个意见主要是批评伴侣。”(6 7)
《过把瘾就死》(6 8)中:我忍不住数落她:“你怎么打扮得只‘鸡’似的?”
她扭脸朝旁边的商店的玻璃橱窗照了一眼。
“你出门照镜子么?头上那缕头发用火筷子烫的吧?哪垃圾箱拣的这条黑网眼的连裤袜?再在肩上钉点亮片脖子上挂串玻璃珠子耳朵上挂俩钥匙环你就齐——你去哪儿?”
她扭头就走……
大多数以“你”开头的话都是施虐者对其伴侣的评价,往往最亲近的人歹毒又恶意的评价最能伤人心于无形。杜梅的精心打扮在“我”眼中不值一提,不仅如此“我”还不断地用一种恶意的批评去打击她,吹毛求疵,品头论足,表明自己的优越地位和正确性。通过使对方沮丧,受挫来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如此受虐者在下次做事时会下意识地询问施虐人的意见以期得到认同。无形中,“我”的地位被抬高了。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你真笨/你疯了/你看你……
显而易见,以上八种言语虐待中,施虐者在受虐者言语施虐过程中都通过打击对方而获得了一种言语制控权或支配权。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为生存困境疲于奔命,倍感辛劳之时;当我们为情感多舛唏嘘不已,不堪磨折之际,压力无从释放,内心焦灼不已,回忆反复纠缠,恐惧自然而生,结果是恶语不期而至。在“恶语”伤人之前我们只是极力想摆脱烦躁或恐慌,所以有些话不及思忖,仅仅是捍卫自己权力的本能反应。当然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是蓄意恶言相向,我们享受以言语打击对方所获得的优越感,那会让我们感到拥有无上的权力。在打击别人让对方痛苦时,无形中也就转移了我们自身的痛苦。就像处于极度疼痛的人会极欲破坏什么,或是会在安抚自己的人身上施加等量的痛。没有理性。人在疼的时候只想摆脱这种疼痛,哪有什么理性可言,享受施加言语虐待的人也一样,他/她的心中始终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只有借助恶语作用在别人身上,让别人痛苦来平抚自己的痛。疼痛让人无从选择,让人虚弱无助,所以如果也能让别人疼痛,自己在转
(二)压抑型:“压抑型言语虐待是指施虐者拒绝袒露自己的思想、感受、希望和梦想,不愿与人分享。”(55)
《永失我爱》(56)中:石静察觉到我情绪的变化,小心看着我脸色说:“你是不是又累了?”……
我没吭声,走到长沙发旁坐下来,仰靠在沙发背上。石静走过来,在我旁边侧身坐,凝视我。
“别理我。”我喃喃对她说,“让我静会儿。”
“我”已经拒绝与石静分享“我”的感受,宣布亲密关系不再。这种压抑的方式让对方感到困惑及挫败感,同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情绪,最终逼出了石静的眼泪。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说的/你想让我说什么/你不会感兴趣的/沉默。
(三)对抗型
“这种类型的言语虐待通常表现为,当受虐的伴侣说什么话时,施虐者的反应往往是想控制伴侣……他可能事事与伴侣论争反驳她的思想、观念,甚至否认伴侣对生活的体验。”(57)
《过把瘾就死》(5 8):“……我有什么好的?又没钱又没本事,长得也一般,性情古怪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你跟我离了再找个好的不行么?”
“不行。”她说。“我就看上你了,赖上你了,你毛病再多我也不嫌,别人再好我也看不上。”
“蠢么!愚蠢!”
“就是蠢,就是愚昧——因为我爱你!”
“哦——”……
杜梅对“我”的认同就像她自己对生命的认同一般,“我”已成为她生活的全部重心。然而在激烈的口角与索爱的疲倦中,“我”只想借助否定她的生活体验来打击她的坚持,以达到自我的解脱。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不是……而是/有什么……/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四)掩盖型
“这种言语虐待并不是玩笑本身能体现出来的,往往在人的一转念间,他已触及最敏感的地方,使受虐者深感难过,而施虐者却感到自己胜利了。……玩笑主要针对伴侣的一些本质特征,比如女性的性别特征,她的智力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能力。”(59)
《给我顶住》(6 0):“……不是和人约会吧?”我笑着走过去说。
“你怎么这么说话?”
“走吧走吧。”我笑着推她,“该迟到了”。
她不走,问我:“你希望我和别人约会?”
“我哪管得了你呵,”我还在开玩笑,看到周瑾的脸色忙改口:“说着玩呢。”
“我”在明知道周瑾对“我”心有所属的情况下以玩笑的形式暗讽周瑾朝秦暮楚,不耐寂寞的本性,又用一句“哪管得了你”打碎了周瑾在内心小小的期盼——希望“我”是在乎而非打趣儿,伤心是难免的。有时玩笑比事实更伤人,因为施虐者似乎在以玩笑的乐趣享受受虐者的伤心。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你没脑子吗/你看上去……/你不是要……
(五)阻碍和转移型
“通过阻碍伴侣说完自己的想法,或者转移话题这样的方式,杜绝了所有解决冲突的可能性。”(6 1)
《橡皮人》(6 2)中:“……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我不想解释。”
“你根本用不着解释。”
“你认为我很坏?”
“我认为你很好。”
“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问心无愧……”
“所以我说你很好。”
“她噎住了……”
“我”一再阻止李白玲的澄清和解释,本来可以在解释中让误会和解,却因为没有交流的诚意而杜绝了解决矛盾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这些全是废话/不要……/谁问你意见了
(六)命令型
“否定了受虐伴侣的平等权和自主权……当受虐者有什么要求时,他不是礼貌地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帮忙,而是命令对方为他做事。”(63)
《我是你爸爸》(6 4)中,在胡同打台球的坏小子们总是堵住马锐呼来喝去,命令其打开钱包给钱,在搜罗完所有值钱东西后将钱夹扔在地上命令其拣,最后拳打脚踢再命令道:“滚,滚,快滚!”
这种虐待对人自尊的伤害无疑是直接的。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关掉它/把它扔了/把这打扫干净
(七)威胁型
“威胁型的言语虐待是指施虐者的话语引起了受虐伴侣的极大恐惧。”(6 5)
《空中小姐》(6 6)中:……“你甭跟我瞪眼睛。”我指着她脸说。
“瞪了怎么着。”
“瞪,掐死你。”我把烟扔掉走近威胁她。
王眉虽然嘴上硬,最终仍是被“我”气哭了。这种威胁的对话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父子、师生、夫妻之间极为平常。通过威胁造成伤害或夺去对方心爱之物以达到吓唬对方服从自己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你最好……否则/如果,倘若你……那么我会……
(八)评判和批评型
“言语虐待者喜欢对他的伴侣做一番评价,然后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这个意见主要是批评伴侣。”(6 7)
《过把瘾就死》(6 8)中:我忍不住数落她:“你怎么打扮得只‘鸡’似的?”
她扭脸朝旁边的商店的玻璃橱窗照了一眼。
“你出门照镜子么?头上那缕头发用火筷子烫的吧?哪垃圾箱拣的这条黑网眼的连裤袜?再在肩上钉点亮片脖子上挂串玻璃珠子耳朵上挂俩钥匙环你就齐——你去哪儿?”
她扭头就走……
大多数以“你”开头的话都是施虐者对其伴侣的评价,往往最亲近的人歹毒又恶意的评价最能伤人心于无形。杜梅的精心打扮在“我”眼中不值一提,不仅如此“我”还不断地用一种恶意的批评去打击她,吹毛求疵,品头论足,表明自己的优越地位和正确性。通过使对方沮丧,受挫来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如此受虐者在下次做事时会下意识地询问施虐人的意见以期得到认同。无形中,“我”的地位被抬高了。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模式:你真笨/你疯了/你看你……
显而易见,以上八种言语虐待中,施虐者在受虐者言语施虐过程中都通过打击对方而获得了一种言语制控权或支配权。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为生存困境疲于奔命,倍感辛劳之时;当我们为情感多舛唏嘘不已,不堪磨折之际,压力无从释放,内心焦灼不已,回忆反复纠缠,恐惧自然而生,结果是恶语不期而至。在“恶语”伤人之前我们只是极力想摆脱烦躁或恐慌,所以有些话不及思忖,仅仅是捍卫自己权力的本能反应。当然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是蓄意恶言相向,我们享受以言语打击对方所获得的优越感,那会让我们感到拥有无上的权力。在打击别人让对方痛苦时,无形中也就转移了我们自身的痛苦。就像处于极度疼痛的人会极欲破坏什么,或是会在安抚自己的人身上施加等量的痛。没有理性。人在疼的时候只想摆脱这种疼痛,哪有什么理性可言,享受施加言语虐待的人也一样,他/她的心中始终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只有借助恶语作用在别人身上,让别人痛苦来平抚自己的痛。疼痛让人无从选择,让人虚弱无助,所以如果也能让别人疼痛,自己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