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1-20

3、完善与系统化阶段
70 年代后期至 80 年代,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生产国际化明显加快。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日益增强,这些巨大的变化给区 域经济发展研究提出了较过去更为复杂化的问题,其中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成为 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开始对已有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反思。一些原先发达的地区主导产业开始衰弱,引起发达地区经济的衰退,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 突出,成为“有问题的区”。一方面空间决定区域发展(称为空间决定论)的概念开始被取代,代之以社会结构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因素,强调抽象的空间关系 和经济功能的地域化,确认区域之间联系和区域经济结构共同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 抛弃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结构转换作为发展目的传统观念,强调发挥农业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同时,区域发展理论试图纠正以往注重大都市、大规模工业及集中化组织形式 的偏差,强调小规模,分散化的“中间技术”的发展和扩散,这些变化对纠正传统区域 经济发展理论的偏差,弥补其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区域经济理论对我国的建设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改 革开放初,首先实行了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即“沿海地区要 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 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 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的大局”。到了 20 世纪末,由于东西部区域间差距逐年拉大,又采用均衡发展理论,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以及最近提出的“振兴东北”的大战略。
1.3研究思路 
本文以区域经济的理论为基础,首先将探讨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性质及发展模式,然后结合苏北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将苏北市的县域经济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域,并从中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最后确定不同区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和政策。
1.4研究方法 
县域经济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学,因此,县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除了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方法外,还应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比如,系统科学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经济模型的方法等等。
1.4.1系统科学的方法 
县域经济学是区域性经济学科,它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小而全的社会, 因此,它的经济结构就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系统结构。我们所说的区域经济系统就是指它的系统构成,也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经济管理和社会大生产子系统组成的、 相互作用着各种经济组织实体集结成的综合体。 研究这种对象必须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所谓系统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一连串或一 群单元。系统是一种对各单元有序的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县域经济的构成就是一群单元,这些单元的内部及单元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县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这种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种种量和质的分析,应当利用系统控制理论和先进的 运算手段,建立各种县域经济模式,把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与手段运用于县 域经济活动的科学分析之中,从而对县域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有明确的系统认识。
1.4.2 定性定量分析法 
和任何事物一样,县域经济也是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研究县域经济也就必须运用定 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县域经济的质,是指县域经济现象区别于其他经济现象的内部规定性。县域经济现象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经济现象质的差别表现。所以研究县域经济要进行定性分析。县域经济现象的量,是它存在的规模、程序、速度等用数 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的数量界限,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对县域经济要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析分析是辩证统一的。因此,研究县域经济,就必须坚持定性定量分析统一。如果没有正确的定性分析,数量分析的结果 再准确,也不会产生出好的决策和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只重视定性分析而忽视或不进行定量分析,就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经济现象的数理变化,同样也会给决策带来失误, 使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具备不确定性或者使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
1.4.3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所谓静态分析就是对某一时点上县域经济现实状况的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县域 经济现实状况的分析研究。所谓动态分析,就是对某一时间里县域经济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序列的分析,以便能够研究县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动态分析,加进了时间因素的作用,静态分析使用的指标主要有县域经济构成、县域资源状况、县域生产总值,按县域人口或劳动力的平均产量和产值等;动态分析使用的指标主要有县域人口增长率、县域经济增长速 度以及各种对比关系等。使用这些指标,就可以科学地考察某一时间,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特点和县域经济发展变化的速度方向、趋势等。在这里,一定要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起来,以便做到不仅可以考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还可以考察县经济发展的过去和未来,从而对县域经济的发展给予理论和业务上的指导。
1.5可能创新之处 
1、在原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根据苏北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南部发达县域的为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提供服务的市郊型经济模式,中部欠发达县域的规模化农业基地型经济发展模式,北部欠发达不平衡发展模式.
2、为政府决策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算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寻找根本原因.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和结构竞争力。
3、为政府决策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参考意见和政策:农业产业化政策、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发展民资经济政策和推进小城镇经济建设的政策。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及模式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是有机联系的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其经济、社会功能比较齐全,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因此,正 确地认识县域经济,开展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